1874年的甜白酒王Yquem,在賑災義賣以40,000元成交,有人奇怪為甚麼葡萄酒能保存這樣久。究竟逾百年的酒,還能飲嗎?
酒精、酸度、糖份,以及單寧,都是酒的「保存劑」,1874年的蘇玳甜白酒,是十九世紀的極佳年份之一,也是蛀根蚜蟲入侵歐洲前,最後一個好年份。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美洲的蛀根蚜蟲入侵歐洲,令全歐葡萄幾乎全部枯萎,後來要把葡萄嫁接在美國的葡萄根上,才得以重生。這情況就好似近日紅火蟻侵襲,假如紅火蟻把所有茶樹都殺死,以後要把中國的茶樹嫁接在南美的類似茶的植物根上。
幸好紅火蟻似乎只是蟻酸可能令人敏感,未聞紅火蟻會殺害植物。
紅火蟻之為患,也許就像一些帶強烈毒性的水母吧,不必引起恐慌。
和紅火蟻相比,假酒的遺害更大,甲醇酒令人失明,製甲醇酒者絕對值得處以極刑。以新年份酒冒充舊年份酒,雖不會令人失明,暴斃,卻也危害了整個行業的信用,也不能輕縱。法國對此處罰極嚴,雖不處死,亦也打藤,也處以徒刑。
也因此,法國葡萄酒聲譽極佳。人們對法國酒信心十足。法國酒也有假酒,但那多是不法酒商所為,酒莊主人愛惜羽毛,不敢造次。
附圖這一瓶1997年的白馬莊,近來大減價,由二千多元減至一千七百元。1997又是對香港人特別有意義的年份,百般滋味在心頭。
酒,倒是好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