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區議員何民傑
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日前撰文,回應各界對數碼港項目的種種批評,藉以反駁「官商勾結,利益輸送」論,但文章始終沒有觸及數碼港爭議的核心問題。
數碼港爭議是一個失敗的「範式轉移」示範,但港府似乎並無吸取教訓,在西九中再次擴大這「新範式」的規模,帶來更大異議。所謂的「舊範式」是以各種稅收,由行政機關在立法機關的監察下,進行各政策範疇的資源分配,公務員體系建立一套實際運作的規則,決定各範疇所分配的資源多寡優次。而市民、輿論、獨立機構以至國際組織,都在不同環節監察、討論及參與。政府和商業機構界線清晰,政府把持「小政府」角色,不直接參與非必要的經濟活動。當然,這使政府不會在協調經濟活動裏得到實利,但同時亦保障不會因政府錯誤判斷,而使整體社會受損。
由數碼港到西九所倡議的「新範式」,是由政府撥出土地,設定土地使用的大概模式,交由商業機構全盤構思落實的細節,以至以後長時間的營運,並同時獲准發展盈利豐厚的物業項目以作補貼。「新範式」使政府長時間直接參與商業機構項目,而運作過程中各環節,亦缺乏監察系統,由市民到立法機構,只有陪看的份兒。
更重要的是選擇範式的過程中,決定的是社群而不是個人,六年來「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的疑慮,並不能透過一兩篇欠缺說服力的文章得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