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港人對印象派作品可能只有一點印象。有藝術界人士表示,印象派能在西方藝術史上佔上舉足輕重的位置,最主要是當時那群敢於求變的畫家,扭轉傳統繪畫風格,作品內容多姿多采,感動了不少後人。
法國巴黎奧塞博物館館長SergeLemoine介紹說,觀賞印象派作品的入門方法,是留意畫布上展現的光線、人物、景致,「相信每個人都會愛上一些能夠觸動自己的印象派的畫」。
十九世紀的主流,畫家是在畫室內根據神話故事創作。SergeLemoine在受訪時稱,當時一群年輕、反叛的畫家,一反傳統,走到戶外,在陽光下寫生。他們用自己的眼睛,捕捉稍縱即逝的景致。他們的畫作,放棄了傳統對達官貴人的歌頌,換來的是日常生活的細緻展現。SergeLemoine說:「他們很喜歡用光線來反映事物的複雜性,一座教堂在白天和黃昏時的形象就不一樣,作品極為反映現實。」香港藝術館館長(現代藝術)鄧海超指出,當年這群藝術上的先鋒者,注重求真,「真,甚至凌駕於美之上」。
印象派畫家在後世享負盛名,鄧海超說,他們的創新精神當時卻不為社會認同,有人用反叛不群、驚世駭俗來形容他們,也有作品飽受批評,描繪裸女的作品,更被指大逆不道。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