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者註冊局選任局員 趙立基
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在最新施政報告中,提及一系列的扶貧措施,扶貧正式成為城中重要議題。社福界主流的聲音認為,應從社會整體去扶貧,例如:制訂貧窮線,增撥社會福利開支,檢討綜援金。然而不少商界人士批評社福界忽視政府沒有無盡的資源,若力求增加各項社會福利開支只是短視的方法,更有可能將香港推向極端福利主義。
這些不同的意見帶出扶貧應注意的地方:若單靠增加社會福利,而沒有整體經濟政策的協調,及對個別有需要人士的支援、培訓和輔導,未必能長遠解決問題。一九三五年美國總統羅斯福所制訂的「工作救援計劃」就包羅不同措施,如有社會保障計劃、失業保險計劃、國家工業回復草案及聯邦儲備系統等,環環相扣。
筆者對於將成立的扶貧委員會有以下意見。長遠方面,應全盤檢視香港貧窮的特質以界定何謂「貧窮人」,甚麼是香港社會一般生活水準,以及是哪種社會及個人因素產生貧窮現象。其次,應制訂經濟及教育政策,增加社會流動性、就業及培訓機會。另外,亦可借鑑外國滅貧的經濟策略,制訂適合本港的扶貧政策。
短期方面,應重新檢討綜援制度,確定哪一群組是特別有需要的人,制訂策略防止綜援被濫用。其次,鼓勵工商界提供資源,例如成立基金以協助有志脫貧及有特別困難的人。非政府機構也可與政府合作,讓有需要的人得到適當設施、培訓和輔導等各種支援,以改善困難。貧窮絕不是一小撮人的問題,它影響整體社會。處理這社會問題時,實需要集合各階層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