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天地:價內認購具保險作用

期權天地:價內認購具保險作用

期權的本質,就是一種保險。買入期權的人,只是將股票進一步上升或者下跌的風險,轉嫁給做期權短倉的對手。對於一般小投資者而言,較宜將買入期權作為保險的用途,而最常見的情況,應該是手上持有某股份,再購入1張價外認沽的期權。

例如投資者手上持有400股滙豐(005),但又害怕滙豐下月初公布業績之後,一旦跌穿125元的話,會有機會急跌。在此情況下,他可以用大約1.2元的期權金買入1張3月125元認沽的滙豐股票期權。
假若3月到期日時滙豐的股價跌至125元之下,他便可以行使這張期權,以125元沽出。這樣做,手上股份成本無疑每股增加了1.2元,但卻可保障下跌的風險。

認購期權合短炒
相信很多散戶都知道上述原理,卻未必為意1個重點:如果在同一時間買入正股及認沽期權,其實等如買入一張認購期權。自以為醒目及穩陣,但實際上卻付出了多餘的使費。
同時間買入1手滙豐及買入1張3月125元認沽期權,和買入一張3月125元認購期權的效果一模一樣。不計經紀使費,入市成本會差不多,買股票又買認沽,變成無端端多付一重股票交易佣金。
明白上述道理,便知道買入認購期權,並不只是以小博大的工具,如果放棄利用槓桿效應,便是有經濟效益亦具保險作用的出擊渠道。這個方法,尤其是適合那些短炒的投機者。
但要注意一點,股票期權是美式行使,因此派息日子是十分重要的。

派息日期要兼顧
對價內認購期權長倉持有人而言,行使期限是自動提前至派息日,而不是每個月尾二的交易日,因為不提前行使,會自動放棄了股息權利。
黃國英
御泰期貨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