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經濟放緩 股市偏高

國際視野:經濟放緩 股市偏高

美國去年第4季生產力僅錄得0.8%增長(第3季增1.8%),遠遜市場預期的1.7%,數字亦是4年來最弱;上季單位勞工成本增長2.3%(前季增1.6%),則創2002年第2季以來最大升幅。
企業上季增聘60.6萬名員工,勞工成本和工時增加,生產力卻下降,加上早前發表的1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由12月的57.3下降至56.4,新增定單減少,庫存增加,這意味了甚麼?根據美林環球股市策略師鮑爾斯(DavidBowers)解釋,這是企業步入困難期之徵兆。

美企業前景轉差
去年春季,企業見庫存持續下降至低水平,換言之需求增加,遂加快投資提高生產,可是下半年開始情況已有所改變,直至第4季數字一出,可以想像企業將面臨調整抉擇。可以一下子停嗎?不能,只能逐步收縮,故鮑爾斯估計今年6月底前,企業庫存量將比去年同期增加8%,這又意味企業有大量資金被積壓,最終影響流動資金之調動,前景實不宜樂觀。
此外,美國供應管理協會公布1月份服務業指數由12月的63.9跌至59.2,低過市場預期的61.3,佔美國經濟超過三分二的服務業跌幅如此大,縱使是單月(或因假期過後影響),亦惹來不利揣測。製造和服務業齊齊放緩,是否因為自去年6月至今聯儲局6度加息所致?儲局暗示利率還會被進一步調高,假若回復至「中性」一如筆者估計般是在通脹之上兩厘,則4厘可望見頂。
不過如果未來數據顯示經濟有持續放緩迹象,儲局加息步伐可能會減慢,不然經濟將備受打擊,10年期聯邦債券孳息欲升還回,是否已作出了啟示?那麼股市在現水平,豈不是要重新衡量?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