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任國情咨文 勾勒新政藍圖<br>布殊雄心滅伊朗暴政

連任國情咨文 勾勒新政藍圖
布殊雄心滅伊朗暴政

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周三發表連任後第一篇國情咨文,勾勒他未來四年的外交內政藍圖。
這張藍圖構想宏大。作為他上月就職演說的延續篇,在外交上矢志向全球推動自由民主。伊拉克人在周日半世紀以來首次民主自由大選中冒死投票,給他的理想寫下第一個註腳;下一步是要在恐怖活動最大撐腰國伊朗推動民主,要跟恐怖分子「繼續抗爭,直至戰鬥勝利」,「把我們享有的全部自由都傳給我們的孩子,尤其是毋須恐懼的自由」。
同時,藍圖中的宏大構想由外交伸延至內政。自九一一以來,喬治布殊的年度國情咨文都以外交為主,因為他是個「戰時總統」。但在這次全長五十分鐘的演說中,內政篇幅比外交篇幅更多,其中改革社會保障計劃,更佔通篇演說的整整五分一時間、共一千一百字闡釋。如此耗費唇舌,全因社保計劃在美國已有七十年歷史,他誓要改革,在國內國外都成就大業。

當伊拉克舉行了半世紀以來首次民主自由選舉,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延續他上月就職演說表明在全球推動自由民主的精神,周三在國情咨文中進一步把矛頭指向三年前已被他形容為「邪惡軸心」的伊朗,聲言會支持伊朗人民當家作主。

斥支持恐怖主義不排除動武
演說中,他指摘伊朗和敍利亞都和恐怖分子關係密初。他說:「希望敍利亞政府結束對恐怖主義的所有支持,打開自由的大門」。但對於伊朗,他措詞更加強烈,指摘伊朗是「全球支持恐怖主義的最主要國家」,意圖發展核武,剝奪人民自由。
面對伊朗暴政,喬治布殊說美國會先循外交途徑,和英法德等多國合力游說德克蘭政府放棄核計劃,但是他同時發出警告,不排除會在第二個任期動武,最終要伊朗的神權下台。
他直接向伊朗人民放話:「伊朗的人民,今晚我告訴你們,因為你們代表自己的獨立作主,美國會支持你們。」他又說:「現在還有政權追求大殺傷力武器,但這些政權不會再可以不受管制,不會沒有後果。」

「伊朗人民美國會支持你們」
他在上月已明言,不排除會在第二屆任期向伊朗動武,在他誓言推動民主自由、消滅暴政的理想下,伊朗似乎已成為他的下一個目標。但伊朗堅稱其核計劃只是民用,周四表明不理會喬治布殊的言論,更說他的指控「無根據」;敍利亞亦稱用言論向他們施壓「不會有用」,對話是唯一途徑。
對於另一個「邪惡軸心」北韓,喬治布殊輕描淡寫得多,沒有像三年前的國情咨文般嚴厲批評,只說:「我們正和亞洲多國政府緊密合作,游說北韓放棄核野心。」分析家相信,他今次如此克制,目的是把北韓重新帶回談判桌上。

助巴人建國 美軍離伊拒設限
至於伊拉克局勢,喬治布殊形容近周的大選已令美軍在當地的角色踏入「新階段」,已開始轉為為伊拉克部隊擔當「支援角色」,「最終伊拉克一定可以防衞他們的國家……保衞他們的獨立自主」,但他沒有為美軍定下撤出伊拉克的時間表。
以巴和談上,他形容建立巴勒斯坦國的目標「可以達到」。他說:「兩個民主國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平共存的目標是可以達到的,而美國會幫助他們達成目標。」喬治布殊並表示,已要求國會撥款三億五千萬美元(二十七億三千萬港元)協助巴人。以色列總理沙龍和巴人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將於下周二在紅海召開峯會。
由伊朗說到以巴,再轉入沙地阿拉伯和埃及,喬治布殊仍圍繞民主理念說:「為了自由,美國會支持中東以至其他地區的民主進程。」
在通篇國情咨文中,喬治布殊在外交上以中東為重點,這樣的藍圖說明他未來四年將以中東問題為重心,誓要改寫中東以王權神權為主題的政治地形。
法新社/路透社

有國會議員效法伊拉克選民投票時手指塗上藍色墨水,在布殊說到伊拉克時舉起以示支持。
美聯社

喬治布殊談到伊拉克獨裁政權的殘暴及美軍的英勇時,特別介紹了父親死在侯賽因政權手上的伊拉克人權分子蘇海勒(背向鏡頭)和陣亡美軍母親諾伍德的遭遇,其間她倆相互擁抱安慰,第一夫人勞拉(右)亦被感動。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