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不要給孩子壓力。」
壓力,似乎是壞東西,避之則吉。
心理學家卻認為,適量的壓力,有助我們進步。比如求學,若沒有考試的壓力,很多學生寧願上網聊天而不去溫習。
話得說回來,壓力過度,會引致緊張和恐慌,令表現失準。如何「管理」壓力,是一種生活技巧。
記得以往參加數學考試,常感不踏實。與其他科目相比,數學很特別,它不着重記憶,同一類題目,有時會算,有時不會算。漸漸,我發現和精神狀態有關。
於是,我採取了這樣的對策:走進試場,心跳厲害,打開試卷,我會先挑一題淺易的作答,順利完成了,心情變得平靜,才算那些艱深的。我又把最容易的一題留到最後算,因為接近停筆時間,又會緊張起來。
我曾問一個心理系畢業生,如何給「壓力」、「緊張」和「恐慌」下定義,他不用細想便回答:「『壓力』是太太懷了孕,『緊張』是女朋友懷了孕,至於『恐慌』,是兩人同時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