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產權」改革社保

倡「產權」改革社保

美國歷任總統中,三十年代的小羅斯福提出了「新政」。六十年代的詹森提出「大社會」政策。七十年代初的尼克遜倡導「新美國革命」。八十年代的列根說「新聯邦社會」。九十年代的克林頓說「新契約」。現在輪到喬治布殊,他承繼傳統,給自己的內政擘劃出大方向——「產權社會」(ownershipsociety),提倡每個美國人都有「產權」,毋須依賴政府的社會保障和福利政策。

憂七十年社會保障制破產
喬治布殊在國情咨文中提及要建立的「產權社會」,所指的是美國人工作了多年之後,退休時可過獨立生活,要達成這個目標,就要徹底改革行之已有七十年歷史的社會保障制度。
喬治布殊在國情咨文中指出,如果維持現有的社會保障制度,制度至二○一八年時將會入不敷支,到二○四二年時甚至會破產,需要依靠加稅、政府大量借款或削減福利才能維持下去。
因此,喬治布殊倡儀推出一個為期十年、涉及七千五百四十億美元(約五萬九千億港元)的計劃,讓美國人建立私人退休帳戶,他們薪俸稅中的一部份將存入這個戶口進行投資。但在轉制階段,只有五十五歲以下的美國人需要參加這個計劃,五十五歲或以上的人則繼續受現時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
喬治布殊籲國會議員與他「共同努力」,加強和挽救現時的社會保障計劃,「尋求找出一套最有效的改革方案。」如果喬治布殊能成功使美國社會人人有產權,百分百資本主義,這大有可能替他名留歷史。

建議改移民法納短期外勞
面對財政赤字,喬治布殊周三建議將控制政府開支,使減稅措施由短期變成永久,希望可以在二○○九年把財政赤字削減一半。他又計劃削減或停止逾一百五十個重複、沒有效率和不需要的政府計劃。至於同性婚姻,喬治布殊重申會反對,並支持修改憲法禁止同性婚姻。他也建議修改移民法,容許外勞短期在美國「從事美國人不願意從事的工作」。
美聯社/路透社/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