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一些欠發達地區的小城鎮,往往建了沒實際需要的寬馬路、大廣場、豪華辦公樓等。建設部長汪光燾指出,目前全國有一百八十三個城市提出要建設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他怒斥一些地方政府脫離實際,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嚴重破壞自然和人文資源。
日前在南京舉行的「全國建設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會議」,有近二百名全國建設系統的廳長級官員出席。
汪光燾在周一的會議上發言時,嚴厲斥責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超越經濟承受能力,進行城鎮建設,並批評個別的地方官員的浮誇作風:「目前,全國竟然有一百八十三個城市相繼提出了要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要知道,就連首都北京日前出台規劃時,也只是定位於『現代化國際城市』。」
據統計,全國迄今拖欠的一千七百八十億元工程款中,各地政府投資的建設項目所拖欠的就高達七百億元。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認為,不少地方政府按照規定「要在五年內出政績」,導致地方官員的短期行為。他建議在土地使用權轉讓的過程中,應邀請農民參與,才能保障農民利益。
《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