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過物理治療的人士都會發覺物理治療師常用熱敷或冷敷作治療方法之一。究竟冷敷和熱敷的分別是甚麼?我們受傷時應怎樣選擇呢?
冷敷的主要作用是減輕疼痛、降低受傷位置的溫度、放慢血液循環,從而減低受傷位置紅腫及發炎的情況。所以,冷敷多應在受傷後的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使用,特別適用於急性關節炎或軟組織的創傷,如急性扭傷,肌肉勞損,以引起的紅腫。
選用冷敷時可選用冰袋或把冰粒放在保鮮袋內,用濕毛巾包裹着,避免直接接觸皮膚,引致凍傷。
冷敷初時會感到麻痹,但感覺神經會慢慢習慣下來。冷敷的時間一般為十至十五分鐘,但若有凍傷的感覺,便應立即停止。
受傷的初期應選用冷敷,熱敷多在受傷後期使用,以幫助軟組織復原。熱敷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血液循環,紓緩緊張的肌肉、減輕關節僵硬,增加身體的柔軟度。所以熱敷多用在受傷後康復期或一些因長期勞損以引起的肌肉拉緊或關節僵硬。
熱敷可使用熱水袋或電熱氈,但切忌把滾水注入熱水袋內,應以溫水為準。在熱敷外應多加一至兩層毛巾,減低灼傷的機會。熱敷的時間一般為十五至三十分鐘,切忌長時間把熱敷放在同一位置上。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採用冷敷或熱敷時更應小心,因他們的血液循環減慢,加上糖尿病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引致手腳麻痹,感覺靈敏度減低,因此皮膚受灼傷的機會也相對增加。
逢周二至五刊登
撰文:卓健註冊物理治療師王嘉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