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經濟學大教授講扶貧,佢話自己小時候就係赤貧出身,唔止貧,重係負資產㖭,因為屋企做小生意失敗,欠下一筆債,父母馬死落地行,搏命做,就係為咗還債,還得嚟,一家就要捱麵包。大教授全憑讀書叻,攞到獎學金,否則根本冇法子留響學校。
後來大教授考到美國名校,無錢起行,佢心生一計,走去銀行借錢,唔知點解銀行竟然肯借畀佢,攞住筆錢,買咗張單程機票,餘錢交畀父母去還債,隻身走咗去美國,冇錢住宿舍,就去香港學生度「屈蛇」,出去做雜工?托餐,夜晚瞓衣櫃。後來安定少少,就與六七個同學夾份租屋。現今喺香港好出名嘅W教授與Y主席等瞓房,大教授就瞓廳,朝行晚拆。
捱到金睛火眼,讀完大學,攞埋博士,返嚟香港,當然算係衣錦榮歸,但已沾上克勤克儉嘅習慣,絕對唔亂咁花錢,絕大部份收入都儲蓄起來,作退休之用。
所以講到扶貧,大教授好反對派錢,贊成提供教育機會。貧窮基層嘅父母,只要鼓勵子女讀書,未必冇希望,千祈唔好聽埋啲似是而非嘅傳言,以為自己條件不足,讀書一定唔夠有錢人家啲仔女砌。如果有錢仔女讀書一定係叻啲嘅話,邊度會出現「富無三代」呢句俗語吖,點會出現咁多白手興家嘅富豪吖。你去大學做吓調查,好少教授係富豪之子。左丁山捐過獎學金畀大學生,有幾位獎學金得主來函致謝時透露,佢哋屋企係綜援戶;左丁山十零年前請過一位女大學畢業生,在公屋成長,區內中學畢業,此女孩子醒目過人,𠵱家已經係美資大證券行嘅VP(副總裁),飛上枝頭變鳳凰,與貧窮說了再見。知識改變命運,扶貧應以灌輸知識,加強教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