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投資股票、窩輪或其他產品,筆者與投資者交流時,最多人提出的問題是如何設定止賺位(其實止蝕位更加重要)。筆者打算在此討論一下,但先講一個故事。
筆者記得曾經讀過《100個教育孩子的小故事》內裡一篇文章,內容大致如下:
該篇文章的作者小時候,有一次和祖父進森林去捕野雞,祖父教他用一種捕獵器。捕獵器就像一個箱子,把旁邊的活門用木棍支撐起,木棍上繫着的繩子一直連接到灌木叢中。他在捕獵器前撒下玉米粒,若野雞受玉米粒的誘惑,一路啄食,就會進入箱子,而他只要在灌木叢中一拉繩子,就大功告成。
他先架好捕獵器,然後隱身於叢林中,不一會就飛來一群野雞,共有9隻。大概是餓久了,其中6隻野雞啄食着玉米粒時,不期然走進了捕獵器。他正要拉繩子,卻又想,那3隻也會進去的,再等等吧。等了一會兒,那3隻野雞非但沒進去,反而有3隻從捕獵器中走了出來。他後悔了,對自己說,哪怕再有一隻走進去就拉繩子。接着,又有2隻走出來。如果這時拉繩,還能套住1隻,但他不甘心,心想,總該有些會走回頭吧。最後,捕獵器中1隻野雞也沒有了。
那一次,他領略到了一個終身受益的道理:人類的欲望是無止境的,但機會卻稍瞬即逝;貪念往往會令我們難以得到最多,更會連原本可以得到的也失去。
此故事與投資有着極相似的地方:
9隻野雞:憧憬股價再升
6隻野雞:股價已有一定升幅
3隻野雞:股價回吐
1隻野雞:獲利最後機會
至於「止賺位」的運用,大致可分為以下4個階段:
階段一、在入市前先設置止蝕位,倘若股票開始上升,則將止蝕位提高;
階段二、若股價上升超過買入價位,則定止賺位來保障手上的利潤(留意不再是止蝕位了);
階段三、若股價再上升,便一直將止賺位上移,直至到達目標價;
階段四、若股價在未到達目標價前先下調,止賺位便要「不幸地」嚴格執行。
我們一般會用基本分析/技術分析去計算目標價位,然後利用技術分析設定止蝕位和止賺位。
顧名思義,「止賺位」是「賺錢的價位」。既然是賺錢的位,為何不叫獲利位?
獲利位的意思是假設你在1元買入,一段時間後,股價上升,倘若你在現股價放出(例如2元),便可賺1元。但由於你預期股價有機會升上3元,同時卻又擔心若股價下跌,你會不知所措,此時止賺位便可派上用場了。止賺位可根據技術分析設定,例如1.8元。倘若股價繼續上升,你可以提高止賺位,例如提升至2元;但若不幸地股價下跌,便在1.8元放出,這樣做的話,仍可保障利潤,即賺0.8元。但須注意的是,止賺位或止蝕位一定要嚴格遵守。
結論:
由於10隻股票中,可能有1隻會有大幅下跌的機會,但我們往往不能預計到何時會發生,加上止蝕位未必每次也可確切執行,「定額投資」能有助解決這些問題。因為假如不幸地出事了,最多只損失1/5資金(若將資金分做5個等份),還有4/5的資金可運用。要保持賺錢的機會,最重要是有本錢。
李錦
法興證券衍生工具部高級副總裁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