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釋除公眾對數碼港計劃存在官商勾結的疑慮,政府昨向立法會公開二十三封部門與前盈科拓展集團洽商的往來書信文件,結果反令議員更懷疑當中存在利益輸送。文件顯示,九九年一月二十六日,當時任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局長的鄺其志仍質疑數碼港為何不作公開招標,要交給盈科。但短短十五日後,政府即「閃電」跟盈科達成協議發展數碼港。在這「黑暗十五天」內,政府的態度為何轉變、誰曾介入,昨日解畫的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均以「內部文件唔公開」為由拒絕回答。 記者:雷子樂、莫劍弦
民主黨要求政府交代上述「黑暗十五天」政府的決策過程,公開有關文件,否則不排除成立專責委員會調查事件。
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昨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數碼港事件。根據政府提交的文件顯示,九八年盈科已就數碼港計劃接觸港府,建議政府承擔一百億元建造費,盈科負責招租,確保出租率達五成。同年十二月盈科又向政府獻計,建議加入住宅項目資助數碼港部份建築費,並去信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游說政府以私人協約方式批地予盈科。
九九年一月二十六日,當時的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局長鄺其志在一份備忘錄中,向盈科提出「數碼港計劃為何要交盈科發展、為何不公開招標、為何選址鋼線灣、為何以發展物業支援計劃發展、為何發展這行業」五大疑問,顯示當時政府仍對數碼港的發展模式有保留。但二月十一日,政府已在書信中接受盈科的提議。
政府提交的二十三份文件中,只有兩份於「黑暗十五天」內發出,但內容並沒有解釋港府對數碼港計劃的轉變。
委員會主席單仲偕質問政府何以在十五日內作出一項偏離政府慣常政策的決定,曾俊華說「提供唔到內部文件」,陳偉業直斥政府的解釋厚顏無恥,「明顯係利益輸送官商勾結,如果唔係,點解唔公開所有資料,一定係有資料對政府不利……乜資料都冇,好似個黑洞咁」。
根據資料顯示,特首董建華九九年一月底至二月初,即上述「黑暗十五日」內,曾出訪以色列考察高科技工業,盈科主席李澤楷當時以科技界人士身份獲邀隨團。
有消息人士透露,李澤楷早在九八年已向政府提交一份六頁有關發展數碼及香港資訊科技工業文件,當時鄺其志認為內容欠充實,也無足夠研究數據支持發展數碼港,故未有理會。
但後來李澤楷將報告轉交特首,並游說特首支持,整個近兩百億計劃就是由這六頁報告決定上馬。該消息人士形容,若將這份內容單薄的報告,和「黑暗十五天」中所有政府內部文件公開,當中極可能包括政府高層向鄺其志發出數碼港必須交給當年盈科發展的「指示」,隨時成為特區政府最大的醜聞。
另外,議員何俊仁在昨日會議上揭出政府曾於二○○○年主動取消盈科須保證數碼港有五成出租率的承諾,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馮程淑儀解釋,由於當年掀起科網熱潮,租務查詢反應理想,故政府主動提出有關建議。現時數碼港的出租率只有四成六。
有立法會議員私下透露,九九年爆出數碼港事件後,有官員曾向他抱怨整個決策過程違反了政府一貫處理與商界要求的做法。過往若有關決策局長反對商界的要求,政府高層甚少「翻案」,有關官員也曾向該議員透露,數碼港上馬的決定並非來自鄺其志,而是來自更高層「拍板」,但拒絕透露是誰人。該議員相信不離當時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及特首董建華。
特首上月發表《施政報告》力陳反對官商勾結,結果被民主黨主席李永達重提數碼港變貝沙灣事件,令董相當尷尬。政府上月底由曾俊華撰文反駁數碼港存在官商勾結,由於資料錯誤,政府昨被迫交代更多文件解釋,結果被揭出更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