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全身名牌的女人,從賓士車走下,大搖大擺買菜。
丈夫跟在她後面,更後面的是小兒子,更更後面的是菲律賓家政助理。她從老公罵起,再罵兒子,最後罵菲傭,用來用去都是「黐線」這兩個字。香港很多女人,一生氣就說「黐線」,一高興就說「得意」,詞彙窮乏得很。
黐線出自少女口中,是種撒嬌,非常悅耳,但更年期女人聲音已是沙啞,比烏鴉哀鳴更為難聽。
買東西,左挑右選,新鮮水果被她揑過,已經皺皮,但是,最討厭的是,摸了一輪之後改變主意,甚麼都不買。
視覺和聽覺的穢物污染,避之大吉,我走開到另一邊去買魚。
那女人又來問東問西,給賣魚的小販大喝一聲,罵了幾句,悻然離開。替她丈夫、兒子和傭人出了一口氣,都陰陰嘴笑了。
看見肥美的蔬菜,我忍不住走過去要了幾斤,像冤鬼纏身,又聽到她向菜販講價。闊太嘛,斤斤計較那幾毛錢幹甚麼?偏偏非殺到人家沒得賺為止,市道不好,小販們只有忍氣吞聲。
「加些葱。」她命令。
小販照做。
「來多幾條芫荽!」她直逼。
「黐線,」這次輪到菜販講這句話:「買就買,唔買罷就!」
這種女人,就是欺善怕惡,乖乖付錢。她長得矮,從我身邊擦過時,聞到她頭上那陣臭味,可見已有多天沒洗頭。她再彎下腰去撿蘿蔔,另一陣怪氣傳來。香港家庭不像外國人的,洗手間內沒有bidet,這股味道由何處發出,可想而知。廣東粗口真是傳神,還加上一個「爛」字,令人聽了大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