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正就二○○八年後如何規管電力市場諮詢公眾,市民要求日後的利潤管制協議應限制電費加價不應超過通貨膨脹率。有學者更建議,以目前零通脹計算,兩電回報率達百分之七已經足夠;但壟斷九龍新界電力市場的中電則十分抗拒調低回報率。
理工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林本利認為,假定經濟情況維持在目前零通脹之下,百分之七的准許回報率已足夠吸引投資者經營電力市場,要是日後通脹率增至百分之二至三,則百分之九的回報率也很合理。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華明則提議,政府可以制訂一個與表現掛鈎的回報計算機制,例如以百分之七為下限,如能達致某些環保及供電可靠性目標,則可再加百分之二至二點五等。
市民李先生昨日致電香港電台節目《千禧年代》指出,電費加價機制應與通脹掛鈎,以免電力公司不斷利用無必要的投資來增加利潤。另一聽眾何先生指出,在准許利潤下,電力公司過份投資,以提高利潤,他認為電力公司應該提供數據,讓公眾判斷其投資是純為了商業利益抑或配合經濟增長的真正需要。
在現有政府與中電及港燈簽訂的利潤管制計劃下,兩電享有百分之十三點五至十五的利潤保證。中電昨日特別召開記者會表明反對調低回報率的立場。中電常務董事阮蘇少湄說,現行的准許利潤水平合理,而中電比較其他恒生成份股公司,每年取得的盈利也大致相若,不算偏高。
阮太稱,若政府日後將兩電的保證回報率降低或將回報率的檢討期限縮短,將會為中電帶來不明朗因素,影響股東投資意欲,「若果只係畀用戶短期利益,但係長遠會造成供電不平衡,對社會影響好嚴重。」她又強調,日後規管機制如有任何更改,以致削弱中電繼續為公眾提供一流服務的能力或無法讓股東獲得適當回報,均會強烈反對,她期望各界盡快就○八年後的電力市場規管方案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