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完南方人吃的蔬菜,繼續講上海人的,在九龍城侯王道上的「新三陽」,可找到又肥又大的滬蔬。
代表性的有馬蘭頭,從前都是野生,當今已有人種植了。把馬蘭頭燙一燙,切幼,再把豆腐乾也切得只有0.5mm2那麼小,加上等麻油拌一拌,下點鹽,就可上桌。為了更惹味,下一丁丁的味精,這一點上海人是不介意的。
馬蘭頭有一股幽香,在廣東蔬菜找不到,別小看幼細的切功,好與壞都在其中,要切得像「天香樓」那麼高超,香港沒幾家。
草頭、小棠菜、香窩筍、水芹和薺菜,都不是在廣東常見的蔬菜。賣到二三十塊一斤,比廣東、新界的價高,是空運費搞貴的。
但是三十六塊一斤的草頭,份量極多,它很輕,半斤一大堆,把鑊燒得紅熱,鹽酒糖等調味品要事先準備好,一下鍋兜一兩下即能炒熟,師傅手腳一慢,前功盡廢。
小菠菜是菠菜的苗,根部呈鮮豔的紫紅色,人稱之為鸚啄。那麼多的迷你鸚啄,炒成一碟,色香味俱佳。
鮮百合外表像沙中的蒜頭,洗淨後剝成一片片,顏色潔白,用它炒魚茸和蛋白,白上加白,最後上面鋪幾絲金華火腿。做成甜品,也極芳香。
冬天是吃菜而非吃豆的時候,但是看到大毛豆,非常肥,顏色碧綠,將豆莢的兩端用剪刀剪掉,滾個十幾分鐘,最後下鹽,已是一道極佳下酒菜,比在日本店吃便宜得多。
文筍乾不能算是新鮮蔬菜,但當今賣的肥大,用來燜肥豬肉一流。
還有新鮮的腐竹,真空包裝,日本人稱之為豆腐皮的刺身,與乾腐竹風味不同。
上海鮮蔬,在香港吃得到,南洋的南貨舖已多數關門,不像香港人那麼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