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政治 - 吳靄儀

藝術的政治 - 吳靄儀

多個團體出席立法會規劃及地政事務委員會表達對西九龍文娛發展區的意見,其中有人表示不希望這個發展遭到立法會「政治干預」而拖延,令人啼笑皆非。其實文化藝術政策是最政治化的東西,就是在西九問題上已有很多文化界人士遠比很多議員更政治化。以45條關注組的四名議員來說,我們毫不懷疑文藝界迫切期望在西九發展文化區,我們關注的是政府提出來的融資方式究竟能否達到這個目標。到目前為止,我們看不到任何理據顯示這個以地產商收益資助文化發展區的方法行得通。反之,我們看到單一投標和以天篷為先決條件,是既與藝術無關,亦與融資有害的,所以才有動議取消這些要求的做法。監管政府運用公共資源,是立法會的正常職責,如果這就是政治,那麼也沒有甚麼了不起。

我於是問出席團體,堅持以政府提出的融資方式盡快進行的人,究竟是對尋求資助感到計窮而孤注一擲,還是他們有一些我們看不到的資料足以令他們有信心?可惜的是,沒有人答這個問題。
信心是沒有意思的,最重要的是信心建築於甚麼理據之上。一廂情願未必有好收場,例如數碼港,有評論人認為是成功的地產計劃,但是失敗的數碼發展計劃。我們不願見政府交出了四十公頃土地,得回一個成功的地產計劃、失敗的文娛發展區計劃。
利之所在,就會有政治鬥爭。我相信有些團體的確是為了急需資金發展文化藝術才要求不顧一切盡快進行的,但資助這些文化藝術,真的非要先花四十億蓋一個天篷不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