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地產商暴利時代已過去

曾淵滄專欄:地產商暴利時代已過去

一幅土地,從批地、設計畫圖則、打地基,到入伙,要4至5年的時間,以18個月預售樓花計算,一幅土地從批地到預售樓花,要兩年半至三年半的時間,因此,我們可以很容易地計算出,從今日開始至兩年半後樓花的供應。
不久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計算未來未售的新樓貨尾加可預售樓花的供應,發現到了2007年年中,樓花供應會出現斷層,2008年至2009年,落成新樓的供應也同樣會出現斷層。
我懂得算,沒有理由地產發展商不懂得算。地產發展商明知2007年年中,樓花供應會出現斷層,為甚麼他們現在還在賣樓花?為甚麼不囤積居奇?收起來等2007年才推出市場?
我的疑問在上個星期六由長實(001)執行董事趙國雄解答了。上星期六下午,我負責的城市大學MBA課程邀請了趙國雄來向學生授課,趙國雄就談到了地產發展的賣樓策略。他認為,地產發展就像是工廠一樣,流水式的生產,每年得輸入一定面積的土地、畫圖則、打地基、建樓房、賣樓花、入伙。這一連串的操作不能中斷,所以每年都會有樓花在適當的時間推出。
還有,作為上市公司的大型地產發展商,每年得交出業績來向股東交代,以長實而言,每年至少得賣7000單位的樓,否則會影響長實的營業額,這是另一個原因,地產發展商自己看好前景卻又不得不在現在推出樓盤。
當然,還有其他的原因,算是政治原因吧,如果地產發展商真的想囤積居奇,炒風就一定火熱。以今日的政治形勢來看,炒風一熱,必然有人向政府施壓,要求政府大量推出土地,新的「八萬五」,甚至「九萬五」、「十萬五」再出爐,樓價又會跌得四腳朝天。
香港的政治氣候變了,因此地產發展商謀求高利的時代也過去了,地產發展商在賺錢的同時,還得看民意走向,以免換來政府的干預。
香港政府始終是香港最大的地主,因此也是實際主宰香港未來樓價者。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