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1月持續悶局有原因

投資學堂:1月持續悶局有原因

近日有些朋友稱,上周五是1月期指的結算日,這講法可能是「政治不正確」,事緣據港交所的資料,上周五(1月28日)是1月期指到期日,今天1月31日才是1月期指的最後結算日。
上周五是港交所的1月期指最後交易日,今天則是市場傳聞已久的場外期指到期日。據市場傳聞場外期指的注碼可能遠高於場內很多很多倍,對後市影響更大。
翻查過往數月的紀錄,察覺到一個頗有趣的現象,就是場內與場外期指到期日,股市大多是呈相反方向的,例如:(1)去年9月28日期指到期日,恒指跌71點,翌日恒指則升169點。
(2)去年10月28日期指到期日,恒指升274點,翌日跌58點。
(3)去年11月29日期指到期日恒指上升了171點,翌日則下跌了7點。
(4)去年12月30日期指到期日,恒指下跌了102點,翌日則反彈了66點。
從上述可見,在過去數月,港股在期指到期日及翌日的市況,剛巧是相反的。這不知是「巧合」還是有其他因素促使?上周五恒指上升了21點,不知今天市況會否以下跌收市?

港股本周更弱?
在剔除月底時因平倉、轉倉、調期等活動的因素,令未平倉合約在月底時數量大增,則期指市場在1月份亦出現一頗有趣的現象。在12月時,期指未平倉合約總數大約維持在17萬張,在1月時,未平倉合約總數降至平均15萬餘張。可是在12月及1月份,期指每日成交維持平均3至4萬張,沒有太大變化。換句話說,1月份未平倉合約數量縮減了,期指每日平均成交量卻沒有同步下降,某程度暗示近期短線炒賣及「即日鮮」的朋友增加了。
這亦解釋了為何由1月初至今,港股持續在13350-13700這300多點內窄幅徘徊,市況大都是有波幅卻沒有升幅,向上衝不破13700,向下跌不穿13300支持。
本周初美國聯儲局將會舉行FOMC會議,商討美國利率事宜,市場普遍預期格林斯潘將會調高利率1/4厘。此外,不少朋友也預期,隨後本港的銀行大都以資金充裕為理由,維持本港利率不變。
另一項大事便是本周五的G7會議,估計會議後,人民幣的炒風可能會隨之降溫。近日人民幣升值之炒風熾熱,尚不能令港股飆升,假若在人民幣炒風降溫時,屆時港股可能更弱。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