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兩岸的民航包機依然要經過香港的航空管制區才能往來對方的城市,但跟上一回要停靠港澳相比,今次包機直航實在是一大改進,旅客也能節省大量時間。我們期望這次包機直航能成為打破兩岸多年來僵局的契機,令兩岸航機能早日定期及直接的往返兩岸不同城市,不用經過第三地的管制區;我們更希望兩岸可以盡快開展全面三通。
其實,今次達成包機直航協議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當台灣國民黨代表團到北京跟內地有關部門議定原則性協議時,台灣民進黨部份成員曾一度表示有關協定無效,要求由兩地民航部門直接協商;幸好民進黨政府最終並沒有採取這樣的立場,而是務實的透過民間航空業界代表談判,並且順利的在兩小時內就達成協議,讓兩岸民眾及旅客可以在春節期間方便快捷的往返台灣。若果雙方都能繼續本着務實的態度、繼續本着方便兩岸民眾的態度、繼續本着促進兩岸交流的態度,兩岸直航以至全面三通不但可以實現,兩岸關係更有機會迅速解凍。
當然,兩岸之間依然存在重大的政治歧見;當然,兩岸政府對未來兩岸關係的看法依然南轅北轍;但這些分歧、這些不同看法是經過五十多年分隔、經過五十多年冷戰形成的。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消弭、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要縮窄雙方的分歧,唯一的方法還是透過直接溝通、直接聯繫,藉着這些直接的溝通及聯繫建立緊密的民間來往、建立多層次的交流、建立多方面的合作。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減少雙方的猜疑,才能增加雙方的互信、才能形成一種壓力及期望迫使政府及官員採取合作及務實態度。
就以今次兩岸春節包機直航為例,當兩岸民眾特別是台灣民眾「享受」過直航的方便後,他們自然會期望政府、自然會要求政府盡快把直航變成長期政策,這對兩岸政府將形成壓力,促使他們採取更靈活務實的態度處理兩岸直航及三通問題,這不是有助改善兩岸政府的合作嗎?更重要的是,當兩岸政府能在一些具體事務、在一些只涉及民生及交流的事務互相合作時,兩岸政府及官員間的猜疑、不信任便會減少,甚至形成一種默契,即使雙方未能在短時間內解決政治上的歧見,雙方的對話基礎也可以加強、雙方的誤會也不會加深。這不是比堅持甚麼口號、堅持甚麼前提更好、更有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