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少干預政策風險降

投資縱橫:少干預政策風險降

香港經濟在過去年半逐步復甦,雖不能說是大好,但已是重踏上升軌,能有這樣的成果,是市民及投資者對香港的經濟前景回復信心,推動力來自「八萬五」政策的撤銷、自由行以及內地的迅速經濟發展,然最重要的是特區政府改弦更張,取消對樓市的積極干預,令樓價回升,減少負資產個案,讓銀行減少壞帳。
樓市復甦,帶動股市上揚,惠及香港經濟,這個模式是「八萬五」以前香港經濟浮沉的規律,不管是否同意香港倚賴地產帶動經濟發展,各行各業及民生與樓市存在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乃是不爭的事實,甚至是過去數十年香港自我發展的一種文化,政府以「八萬五」破壞這種文化,自然會動搖經濟根基,根基動搖,怎能成事?
從質的角度看,撤銷「八萬五」並非令樓市復甦的原因,人們其實最怕的是政府朝令夕改,今天取消這個,明天又改變主意,住屋物業不但是市民蔽身之所,還是一生最大的投資,他們會接受樓價的升跌周期,但決不會容忍政府干預而令樓價大跌,對於投資者而言,飄忽的政策增加不明朗因素,對香港物業及其他投資自然卻步。過去一年政府堅定不移以市場主導樓價,只透過勾地表及「市價」補地價的機制控制土地供應,由於這份堅持,政策風險便大為下降,市場信心增加,樓價拾級上升,亦帶動經濟復甦。若政府以此為鑑,責令各部門致力減少政策風險,則對香港之發展非常有利。且看教統局把香港的教育弄得一團糟,便是政策風險闖的禍,要香港教育辦得好,必須由此問題入手。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