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力不遜中國<br>MichaelPreiss筆記:印度經濟值得憧憬

潛力不遜中國
MichaelPreiss筆記:印度經濟值得憧憬

很多人都相信,21世紀將會是中國的天下,而中國的崛起已改變了全球經濟的形勢。不過中國並不一定會一枝獨秀,因為仍有另一人口大國的印度,力足與中國並駕齊驅,甚至可望在長線超越中國。

由總理辛格、財長Chidambaran和經濟計劃部門主管亞華里亞所組成的內閣,被印度本土人視為夢幻組合,不過該國現時正處於歷史經濟革命的陣痛時期。
雖然執政聯盟中仍包括了共產主義者,但印度政府所走的路線已與國家自1947年獨立以來一直支配着經濟的循序漸進式費邊社會主義(Fabiansocialism)漸行漸遠。

擁5億中產階級
印度人口已超逾10億,更重要的是其人口中有6億人是25歲以下。由於擁有逾5億具購買力的中產階級,印度有潛力發展成為全球第2大消費國。
只要親身前赴印度或透過與印度商人談話,便不難發覺這個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存在了不少矛盾,但瑕不掩瑜,印度肯定可以走出歷史的陰影,在一體化的世界嶄露頭角。
印度人每月購買的新流動電話多達200萬部,但世界銀行估計,該國有3億人每日所能用的金錢不足1美元,可見該國貧富不均的嚴重程度。印度政府已訂下了每年經濟增長要有7至8%的目標,希望在未來10年的國民平均收入可以翻一番,讓數以百萬計的國民脫貧。
上月我曾拜訪該國海得拉巴省的印度工業總會,差不多每1個與我交談的人都對前景充滿信心,認為投資前景將愈來愈秀麗。不過根據世銀的最新一篇報告,在印度註冊一家公司需要89天,要完成清盤更需時10年,可見效率仍有待改善。
散居外地的印度僑民數量位列全球第2,僅次於中國,但印度僑民在美國已成為少數民族的富裕社群,在英國和中東海灣國家亦然。印度政府最近容許所有海外印裔僑民擁有雙重國籍,此舉可促使不少海外僑民回國投資和開設業務。

評級可望獲調高
新1年預算案快將公布,財長Chidambaram是務實的改革派人物,必然可以令整份預算案恰如其份,這將有助重燃本土和外國投資者對印度股市的興趣,亦有助印度的評級上調。上次評級調整是在1998年,由BB+調降至BB。基於印度穩固的經濟基礎,我相信該國的評級今年可跳升1至2級。
現時孟買股市正經歷1次健康的調整,但其長期前景仍然秀麗,這可從註冊的外國機構投資者去年由517家增至637家,增幅為23%,投入的資金多達84億美元得到證明。
印度的銀行業頗值得討論,差不多所有19家公營銀行均正計劃進行收購或被收購,意味着印度銀行業正處於整固階段,邁向更大、更佳和全球化。當然,併購的底線是可以增加股東的價值。由於行業過於分散,印度銀行業的市盈率較低。80家印度小銀行的市場佔有率加起來亦只有2%,即使規模最大的印度國家銀行,全球排名亦只是第82,亦只有6家印度銀行能躋身全球500大之列。

基建設施待改善
任何曾到印度旅遊的人士皆同意,印度的基建設施確實是一團糟。估計在未來10年,印度需動用1500億美元投資在道路、海港、機場、電力和其他項目上。無論任何時段,有1/4的高速公路皆嚴重擠塞;印度孟買和德里2大國際機場亦已殘舊不堪,新加坡在20年前興建的彰宜機場,所能處理的客量亦多於印度現時所有機場的總和;往來國內海港平均所需時間雖已由1991年的8.1天大幅降至現時的2天,但比起香港的數小時仍高出數倍;而差不多所有的印度出口均要經過鄰近斯里蘭卡的可倫坡港轉運。
中國的做法是先弄好基建,再催谷需求;印度恰好相反,需求永遠走在供應前頭。兩者的做法自然是中國勝一籌。印度政府最終必然會注意到此點,然後着手建設世界級的基建設施。印度股市和債券投資者最渴望見到的,是印度能出現1個具遠見的政治強人,支持國家進行基建,如新加坡的教父李光耀、中國的鄧小平便曾大興土木,帶領國家成功轉型。當中新加坡更由第3世界國家攀升至先進國地位,取得最高的AAA主權評級。
辛格的夢幻組合亦具備廣闊視野,我相信數以10億計印度國民的生計必然可以改善,而隨着經濟轉佳,印度股市亦有力翻幾番,值得長線投資者加以垂青。
[email protected]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