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篇題為《叩訪富強胡同六號》文章,是趙家一位不願具名的親友去年探訪趙紫陽的實錄,罕見地披露了晚年趙紫陽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思考。趙紫陽前智囊、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所長陳一諮取得這份記錄後,認為這篇文章所述內容是可靠的,又通過其他渠道對文中內容的真實性進行了確認,昨天透過「中國人權」公開此文。
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和趙紫陽家有很好的友誼。「六四」以後,我家漸漸和他們斷了聯繫,今年我和趙紫陽的兒子聯繫上了。對於我,趙紫陽不僅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中立下豐功偉績的領袖,不僅是制止血腥屠殺的偉大政治家,而且是長輩,是親人。如今,經歷過「六四」以及了解改革開放初期之艱難的正直的中國人,都會對軟禁於破舊小院的趙紫陽心生同情。我非常想見到他,哪怕僅僅是向他傳遞一份敬重,一份愛戴,讓他知道,許許多多的普通中國人在惦念着他。
夏末的一天,我在細雨中來到富強胡同。緊鄰着繁華的王府井,小胡同越發顯得蒼涼靜謐。六號院灰牆上圍着一圈鐵絲網,門旁牆上鑲嵌着的「北京市重點保護四合院」石匾旁,注有「非開放單位」的提示,兩個警衞站在大紅門口,在周圍的古舊灰暗中顯得十分扎眼。我拿出身份證登記後,繞過大概是工作人員住的前院,來到老爺子的屋裏。
這個房間坐南朝北,一大排窗戶面對院子,但按照老北京的習慣,這並不是最適合居住的房子。東牆一排黃色的書架,像是七八十年代的機關用具,一張黑色大寫字台上零散地擺放着書刊,旁邊有一張電動按摩椅,椅子前面放着一個紅色的鐵皮暖水瓶,是那種在很多人家裏早已見不到的舊式暖水瓶,他(趙紫陽)自己倒開水。椅子後面放着氧氣瓶,西牆一排電視音響,兩個單人沙發靠着南牆,門口還有一個塑料三角架擺着雜物,陳舊的地板已被擦得紅漆脫落了。這就是趙老爺子的書房兼客廳。
坐在按摩椅上的老爺子站起來迎接我。他比十五年前最後一次在電視上露面消瘦了許多,但精神還好。我握着他的手說,趙叔叔,我們很想念你,我們大家都很想念你。他說,知道知道。我告訴他今年最受關注兩本書是《往事並不如煙》和《中國農民調查》,他說,「我都看了。」焦國標的《討伐中宣部》他也看了,還知道《南方都市報》案任仲夷、吳南生都給省委寫了信,還是判了八年。我說:「你消息很靈通啊!」老爺子有點得意地說:「有些人告訴我各種消息。」
我就講了黨校教授怎麼把各種觀點往「三個代表」的筐裏裝;講了法制建設、黨大還是法大的不同觀點;講到一個教授對政治體制改革前景的憂慮,說「政治體制改革,也就是真正實現法治,我是看不到了,我的兒子也看不到,我的孫子能不能看到我不敢說」。他聽得很有興趣,說:「黨校現在很敢講啊!」我說,我聽的課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教授照本宣科講老話,有三分之一比較左或者教條,而有一些教授講得相當客觀甚至前衞,很尖銳,很實際。我感覺黨校許多教員都有過出國考察學習西方政治的機會,對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作了許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