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手記:矽谷機械人發展漸露頭角

矽谷手記:矽谷機械人發展漸露頭角

自幼由卡通片湊大的香港人,對機械人一定不會陌生,機械人在實際的用途也開始普及,例如拆彈工作也是由機械人充任。美國在機械人方面的發展,一直都是由東岸處於領導地位,WNRobots、iRobot及Foster-Miller等公司都設於東岸,而產品都集中應用在軍事方面,較特別的消費產品有iRobot在兩年前推出的吸塵機械人。

機械臂生意不斷增長
矽谷在機械人的發展未必那麼普遍,但一家專為醫生做手術而設的遙控機械臂,走勢卻非常受到注視。這家名為IntuitiveSurgical(Nasdaq:ISRG)的公司,03年以6450萬美元收購了同行ComputerInMotion,壟斷整個手術用機械臂的市場,04年更開始轉虧為盈,連續三季營業額都升逾一成,以機械臂這個尚未普及的行業來說,實是難能可貴。
IntuitiveSurgical所製造的是一套遙控機械臂設備,機械臂末端模仿人手腕的關節來設計,並裝有微型鏡頭、小型鉗子、小刀等,而醫生就坐在旁邊的控制室,看着放大在螢光幕的3D映像,然後遙距控制機械臂的動作。這個機械臂的好處是動作可以更精確,以及更靈活到達一些較隱藏的位置來動手術。由於機械臂是模仿追蹤醫生的手部動作來活動,醫生在控制方面也很容易上手。這套設備售價大約120萬美元,雖然2000年已經投產,但對上兩年才正式起飛,至今已售出逾200部,大部份來自美國本土,隨着美國藥物及食物管理局(FDA)確認可以把這設備使用在更多的手術上,預料這個設備的銷售將會持續上升。
翻查資料,原來這家公司是由史丹福大學的SRI分拆出來,SRI就是該大學專門把研究變成商業用途的公司。

冷門行業不容忽視
SRI在很多其他的嶄新科技領域都有分公司,其中一家是人工肌肉(ArtificialMuscleInc),他們的產品是電場聚合物肌肉(Electro-activePolymerArtificialMuscle,EPAM)比起傳統馬達更細更靈活,用途非常廣泛。
雖然矽谷集中在電腦或電子產品發展,近年又吹着「生化科技」及「納米」的熱潮,較為冷門的行業也不容忽視,上述公司的專利在未過期前都是獨市生意,可能較容易上位,大家不妨多加留意。
魯笨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