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你沒有念中醫,否則你天天來問我要錢來開診所,我哪裏有錢給你?」爸爸拿着報紙,有感而發。
「你放心,我對中醫的興趣不大。何況我念西醫的那個年代,大學裏根本還未有中醫課程。」
「那真是謝天謝地,」爸爸說。「聽說當中醫,薪酬只有一萬元,比護士還有所不及。我不明白為何有人肯花五年時間,去當一個窮大夫。報紙說有個新畢業的中醫,在中環開診所,平日卻要四出教琴,來補貼診所開支和生活費。」
「話不可這樣說。見習律師才幾千元一個月,人家還是甘之如飴,默默地幹。在香港,有才華的話,總有出頭的一天!況且,懸壺濟世是不少年輕人的心願,就算沒有豐厚的收入,一樣有人會投身這個專業呀!」
「你錯了。如今納稅人每年要花多少錢去栽培一個中醫師?如果讀了一個中醫學位,卻難以找到中醫的工作,為何要繼續浪費金錢去開辦中醫課程?學位過剩,不是社會資源錯配的問題來嗎?為何審計署不提出來檢討?」
「可能已經檢討了也未定,」我敷衍着老父。「你說如果我出去開私家診所,生意不好,不夠錢交租,你又不肯借錢給我,我可不可以用教琴來補貼?」
「不可能。以你的鋼琴造詣,貼錢也沒有人肯光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