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引入食蟻獸蚤蠅治蟻

擬引入食蟻獸蚤蠅治蟻

【本報訊】「入侵紅火蟻」似乎已在香港開枝散葉,為了滅絕這種肆虐全球的「紅色殺手」,漁農自然護理署正在研究外國的治蟻經驗,包括引入外來的紅火蟻「天敵」,如食蟻獸、蚤蠅等,實行一物治一物。生態學家認為食蟻獸不可行,但主張引入蚤蠅。
漁護署署理副署長劉善鵬昨日在電台節目上表示,假若證實紅火蟻已在香港成功繁衍,該署便需要考慮採取殺蟲劑以外的長遠策略,與紅火蟻長期作戰。研究的方案包括仿效外國的生物防治方法,引入一些專門捕食或剋制紅火蟻的生物物種,控制紅火蟻。
劉善鵬說,引入天敵前會作詳細考慮,評估外來物種會否帶來新的生態問題。生態學家費樂思說:「引入食蟻獸?這是瘋狂構思,香港已有穿山甲,引入食蟻獸非常危險,可能會破壞本地生態,而且會帶來新的疾病。」香港大學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學系副教授高力行也認為引入食蟻獸或穿山甲都並不可行,牠們是不吃紅火蟻的。

病原菌可削蟻后生殖力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高級自然保育主任劉惠寧也警告,外國曾有不少以夷制夷的失敗教訓。夏威夷曾經引入癩蝦蟆以控制一種甘蔗樹上的害蟲蔗龜子,但成效不大,有毒的癩蛤蟆反而吃了不少夏威夷的益蟲,更間接滅絕了島上許多珍貴的鳥類和哺乳類動物。
生態學家偏向主張引入蚤蠅,高力行和費樂思均指出,原產於巴西的蚤蠅在美國已證明能有效地控制紅火蟻。這種形似烏蠅的生物相當惡毒,專在紅火蟻身上產卵成長,最後導致紅火蟻身亡。
紅火蟻一方面被蚤蠅寄生而數量大減,一方面為躲避蚤蠅而活動範圍大減,繁殖能力從而受到控制。
另一種美國德州也有採用的天敵是微孢子病原,長期受紅火蟻困擾的美國,於一九九六年開始研究以病原菌治蟻,一種名為Thelohaniasolenopsae的病原菌常見於巴西及阿根廷,能令受感染蟻穴內的紅火蟻數量大減,並削弱蟻后的生殖能力。

蚤蠅會在螞蟻體內產卵,致紅火蟻於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