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點 - 蔡瀾

景 點 - 蔡瀾

把九龍城叫成小曼谷,一點也不誇張。數十間的泰國餐廳不必說,周圍還開了許多雜貨店,其中供應伙食的也不少。
一群泰國人留在香港生活,女士們第一件事就得洗頭,故美容院也有數間。泰國的美容服務好,在本地開的水準也當然要高,香港人光顧無任歡迎,只是店員不一定會說粵語。
男士們則泡酒吧了,專攻泰國客的也有幾家。泰語不行的話,要與酒女們周旋,打打手勢也知道目的何在。
接着的是按摩院,都是正經的,沒有泰國的人體金魚缸。泰式按摩會上癮的,去中環銅鑼灣的SPA也能找到,但價錢太貴,有很多客人還是喜歡到九龍城來。

九龍城的幾條橫街中還出現賣佛像的商店。泰國人喜歡在胸上掛一尊佛,這個小佛像可以由幾十塊港幣賣到上百萬,看是甚麼廟和哪一個和尚念過經的,當然要專家才能鑑定出來,是一筆很大的生意。
有了泰國人,一定有泰國和尚。到了星期天早上,信徒們麕集在城南道中,買了各種食物和日常用品,耐心地等待和尚來臨。
一包包地供奉在和尚的銅缽中,裝不下了,就交給助手。助手們把貢品放入紅白藍塑膠袋,搬上了車。
「拿去哪裏?」我問相熟的泰國朋友。
「廟裏呀,」他說:「新界太和有泰國廟宇。」
「那麼多東西,和尚們怎吃得完?」
「這是一個禮拜的東西,而且凡是來廟朝拜的人,都供應他們吃。」
這也不錯,的確是個優良的傳統。和尚穿着黃袍,替信徒們一個個祝福,在泰國不罕見,來到香港就成了奇觀,相信外國旅客也有興趣看看,可成為旅遊景點之一,觀光局怎麼沒動這個腦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