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社會服務界近年面對資源削減、市民對幫助弱勢社群意見不一等挑戰,社會工作者的擔子一天比一天重。獲得優秀社工殊榮的施麗珊和嚴若芝,一個即使被人痛罵為「大陸婆」仍然熱心幫助基層市民爭取權益,一個則勇闖澳門開拓當地缺乏的青少年外展服務,她們的擔子雖重,但幫助有需要人士的決心從未冷卻,真正體現社工應有的精神。 記者:黃秋豪
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昨日公布第十四屆優秀社工得主,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施麗珊和聖公會星願居院舍主任嚴若芝是其中兩名得獎者。
得到優秀社工殊榮的施麗珊是十四年來首名社協的社工獲獎,在十年社工生涯中,她曾為不少基層人士,例如籠屋居民、新移民婦女爭取權益,有時候更要走上街頭請願,或協助他們打官司,當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九九年終審法院判爭取居港權人士勝訴。「嗰時我見到我哋一直幫緊嘅小朋友終於可以一家團聚,真係好開心。」
然而,施麗珊的工作常常受到抨擊。「由於我都係新移民,所以參與居留權事件嘅時候,有人打電話鬧我,話我都係大陸婆,無資格幫嗰啲爭取居留權人士。」幸而她能冷靜面對這些謾罵,而愈接觸這些基層人士,她要決心幫助他們的決心就愈大:「曾經有個籠屋居民話我重好過佢個女,令我明白我嘅服務真係幫到佢,得到佢認同。」
嚴若芝五年前在浸會大學社工系畢業後,便前往澳門開展青少年外展服務。「一開始我哋淨係得五個人,重要平均年資唔到兩年,但係經過我哋努力之後,我哋團隊𠵱家可以有成十四個人。」獲優秀新秀社工的她表示,由於澳門賭業蓬勃,不少父母均在賭場工作,令他們與子女相處時間減少。「𠵱家重愈起愈多賭場,好多青少年都走去做埋,我哋擔心呢啲青少年會好容易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