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擬准民工落戶城市

國務院擬准民工落戶城市

「俺是打工來了,是為首都作貢獻來了,但為甚麼城裏人就老是看我們不順眼?為甚麼我們總是低人一等?」內地二元戶籍制度下,農民入城打工生活飽受歧視。國務院智囊組織發表報告,倡議作有限度的戶籍制度改革,容許已在城市打工且生活穩定的農民工,成為正式的城市人。

可享教育糧食等福利
內地的二元戶籍制度,始於一九五八年,將全國人口分為農業和非農業戶口,除非婚嫁或特殊原因,並獲政府批准,否則不能遷居或轉移戶籍,嚴厲限制農民進入城市。即使在改革開放後,逾億民工湧入城市打工,他們亦沒有城市戶口,在城市儼如二等公民,在城巿不能擁有城鎮居民所享有的子女免費教育、廉價糧食供應和在國企工作等權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研究部人員歷時兩年,走訪山西、河南、湖北等民工輸出省分,以及上海、浙江、廣東等民工輸入省市,近期發表研究報告,倡議重新設定民工戶口遷入城市的條件,容許有多年城市就業經驗、生活穩定、希望繼續留在城市的民工,正式在城市定居,同時還包括社會保障、社會管理、入學及住房制度的改革。
負責調查的專家崔傳義解釋,將該批民工納為城市人口,只是對事實的承認,不會帶來新的人口膨脹,也不會令城市失業問題惡化。他承認,內地戶籍制度改革緩慢,拖慢工業化進程,損害企業發展、社會安定和城鄉關係,他批評政府失職,令民工入城受歧視,「政府常常沒有履行公共管理職能、監管、協調缺位,對侵害農民工權益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甚至執法有失公正,間接造成對農民工利益的損害。」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