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民主何來發展

沒有民主何來發展

馮智活

上星期三立法會因人數不足而流會,是天大笑話、國際笑柄。世界各國之議會皆選址在最安全、最便利之地點,在最佳的時間舉行,並且準時開始,皆因議會運作極重要,是關乎整個國家或社會福祉。
今次香港一些立法會議員因政見不同,反對其他議員為趙紫陽默哀而抗議離場,罷開立法會,是不可思議的事。發生這件事,因為議員不尊重立法會,視它為爭奪利益的場所,而非關注整體社會福祉。議員不考慮自身責任之重要及被市民授權推行公務,只顧及自己要緊跟中央路線,竟然置自己極神聖極重要無人可替代之職責不顧,不惜損害社會利益,使立法會停止運作。正因這些議員非由民選產生,缺乏民主意識,忘記議會應由人民選出,獲人民授權,為人民服務。可見缺乏民主的社會,必然怪事連連。
一月十二日出爐的施政報告,提出成立扶貧委員會,很多市民對此不予厚望,大多數社工更沒有甚麼期望。如果我們還對董特首有任何期望,是天真過度,必然失望,故此沒有期望最實際。如果真想扶貧,應有明確目標:在若干時間內,減少多少貧窮等,現在才成立沒有實權的扶貧委員會,肯定只是「得個講字」,用來擋住社會上扶貧的呼聲,把扶貧的責任推在這委員會上。
假若香港有民主,民選的政府必制訂扶貧甚至滅貧政策和目標,貧富差距不應擴大而要收窄。可是現在連貧窮線政府也不願制訂,即是說我們的政府根本連貧窮現象也不願去清楚了解及接受,讓一切含糊了事,不了了之。這是個不願承擔、不願解決問題的政府,民選政府一定不會這樣,至少程度上不會這麼差。是故,我們還對這政府有期望嗎?

一月二十三日的民主遊行只有二千多人參加,不要以為市民已減少對民主之訴求,其實參與人數少的原因之一,是市民對政府缺乏期望。半年前有五十多萬人遊行要求民主,這麼快就改變立場嗎?當然不會。可以預見在董特首餘下兩年半任期內,市民會繼續對政府缺乏期望,大家只好捱這段日子。但兩年半後新特首上台時,會否帶來新希望?可以斷言,沒有民主,沒有由市民授權的特首,加上非民主的立法會,市民在新特首上任時,或會有少許期望,但很快便失望,再度陷入不再有期望的苦惱中。
沒有民主,便沒有期望,市民對社會缺乏投入感,與參與社會經濟及其他方面難以增長及發展,就像貧富懸殊問題一樣,愈來愈惡劣。不推行民主,香港經濟可以起飛嗎?九七前可以,現在不能了,要經濟復甦,政府須公平公正,政策要正確並關顧各階層利益並得市民支持。法治人權受到尊重和維護,市民積極參與建設社會等等,這一切必須有民主才會出現。概括地說,沒有民主,香港便沒有希望,有民主才會有希望。
……………………………………………………
作者為民主動力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