飾物既是女性恩物,自然廣受歡迎,但因入貨容易,吸引不少創業人士入行。機緣巧合下,成旨洋開始賣起巴西瑪瑙手鐲,更由商場的小賣亭正式進駐舖位,擁有自己的手鐲飾品專門店。他認為瑪瑙手鐲的潛在客戶不只限於女性,深信男性市場亦大有發展空間。
對瑪瑙手鐲本來毫無認識的成旨洋,年半前因想將父親賣剩的古玩瓷器,於是和母親租下一間小店散貨,但開店當天「正是世衞因為沙士事件發出旅遊警告那天」。
面對難關,有人束手無策,有人積極面對,成旨洋選擇後者。「我不想坐以待斃,記得古玩中有數件瑪瑙手鐲,曾吸引顧客進店問價,於是將之放在飾櫃的當眼位置,並加裝射燈和閃燈,效果很理想,連一些年輕人都走來買手鐲。」
沙士過後,成旨洋銳意開拓瑪瑙手鐲市場,於03年7月在奧海城租下小賣亭「試業」,成績理想。「暑假期間淨賺約4萬元」,之後他再在始創中心和大埔中心租下小賣亭。去年聖誕節前,他終於落實以銅鑼灣總統商場作新店「愛鐲一世」的落腳點,並用「全港首間手鐲主題店」號召,首月已錄得盈利。
他認為市場上同類產品不多,且質素都不理想,「曾有附近相熟的小賣亭跟風,售賣台灣入口的平價手鐲,那次的打擊很大。」
他抱着對本地消費者「只要質素好,貴些也買;如果唔靚,再平也不買」的信念,特別找來本地較少見的巴西入口貨色。
想當初在入貨熱點如深水埗、佐敦、油麻地、上環等找貨源,他碰了一鼻子灰,「大部份都是台灣入口,色澤暗啞、不夠通透、紋理少,要靚便要找巴西貨。」
最終不但讓他找到,經過一段時間合作,更取得代理商的信任,雙方達成協議,每有新貨到,他都認購一定數額的產品,條件是代理要預留品質最佳的一批給他。因貨源質素有保證,令他能夠維持競爭力。
銷售手法靈活,亦是成功促銷的原因之一。由放置手鐲的飾架,到店面燈光、貨品及尺碼選擇、為客提供專業的服務,以致教授自創的戴手鐲方法,成旨洋都一絲不苟,因為熟客的口碑是重要本錢,「不少顧客買後會帶朋友來,最有趣是會像售貨員般,向朋友推介款式。」
他坦言對瑪瑙手鐲的認識是邊做邊學,並藉着別人的經驗,摸索出穿戴手鐲的獨特技巧,他解釋:「戴手鐲要貼近手腕才好看,一般人用肥皂幫助,但代理商教我用膠袋,後來試了多種不同膠袋,發現食物袋的效果最好,又薄又滑。」
他笑言在奧海城賣手鐲時客源充裕,提供了很多練習機會,為顧客揀選合適尺碼及戴除時更準繩,「顧客會因此更加信任我,就算在別處買了手鐲都會叫我幫她戴,我亦很樂意。」
記者:葉敏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