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手腕靈活稱譽台灣政壇的候任行政院長謝長廷,獲總統陳水扁委以重任後,隨即大打安定牌,向北京示好,宣稱不會強行推動台灣「正名運動」,即把政府機構和企業、學校名稱中的「中國」改為「台灣」。此舉相信有助紓緩北京對台灣當局快速推動台獨的憂慮,有助緩和兩岸關係。
台灣前總統李登輝近年致力推動台灣「正名制憲運動」,去年十二月立委選舉前,陳水扁總統為爭取台獨選民的支持,也大肆宣揚「正名運動」,聲稱在兩年內將台灣所有駐外辦事處、島內公營機構以至學校,刪掉原有的中國名稱,改名台灣,被北京狠批這是台獨言行,美國也認為此舉等同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結果,立法院選舉泛綠未能取得過半議席。
謝長廷接受台灣《中國時報》專訪時,透露了修訂台灣正名運動的政策取向。他強調,正名運動是運動,應該由社會來推動,若只有百分之三十的民意支持,政府就不能拿來做政策。他說,應讓台灣社會了解有甚麼困難需要改名,而非為改名而改名。
他指出,行政院是一個政府機關,和立法院及社會運動團體不一樣,行政院基本上要做的是社會能形成共識的事,符合多數人的想法,「我們在做的事,是一百個人走一步的事,不是一個人走一百步的事」。
謝長廷強調,安定內閣由行政院做起,包括陳水扁在內的政府高層,都會謹言慎行,不要在不適當的時間講出不適當的話,未來推動法案時,將安排民生法案優先,民生法案中也是無爭議的優先,有爭議的、政治性的放在後面。
謝長廷指出,台灣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信心流失,「沒有信心,甚麼東西都不相信時,坦白講會活不下去」,謝長廷並強調,陳水扁以及新內閣均要累積人民對制度的信心。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