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詩
董建華在第八份施政報告中,以不少篇幅講及如何改善經濟發展,獅子山學會歡迎見到董先生終於明白「扶貧紓困、共建和諧社會」的治本方法是發展經濟,增加就業機會。但諷刺的是,雖然董先生在施政報告中,已承認失業問題最嚴重的,是低技術低學歷的一群,但亦同時提到可能設立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反映董先生始終未能大膽抗拒民粹的干預市場訴求。
最低工資及最高工時可謂天下間最美麗的謊言。最低工資設立後,僱主聘用低技術人士的成本增加了,令低技術低學歷的一群失業問題惡化。與此同時,很多小企業為了公司的存活,亦會被迫開除那些低技術低生產力的員工,令本來有工作的都被迫加入失業大軍。至於那些還能留下的,會比以前好嗎?在現時的營商環境,無論大小企業都只剩個位百分點的盈利,最低工資的惡政令企業無利可圖,僱員更加不用升職加薪。
至於最高工時方面,根據邊際遞減定律,邊際產量最終會減少,但如何量度在何時邊際產量才等於零,是一個極艱深的問題。歌星的最高工時一定與文員不同,那麼政府要設立多少種不同的最高工時才足夠?政府又如何監察?若政府接納設立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建議,唯一從中得益的只有工會幹事,讓他們又可在失業率上升後再多添一些成員。
施政報告中另一重大方向是發展所謂文化及創意產業。繼科網中藥物流後,董先生又再雄心壯志,定立以其所謂文化及創意產業為新經濟增長點。雖然創意產業在不少外國經濟轉型中,的確能推動經濟再上一層樓,但在香港能否達到相同效果,仍是未知之數。
其實創意產業在香港絕非新事,但礙於本地文化獨特性及市場局限性,而營運成本卻跟隨大圍環境不斷上升,加上大陸封閉;香港創意產業由於未能打進這個人口最多文化最相近的市場,故一直苟延殘喘。董先生建議的只是配套上的支援,亦忘記了發展創意產業最重要的是人才。
董先生想幫助的低技術低學歷的一群,應不會因為發展所謂的文化及創意產業得益,而畢業失業的一群亦不會受惠於此政策。在現今中央計劃式的教育制度下,學生都成為考試奴隸。香港學生的特色是盲目追求表面成績,除了考試卷的知識一概不理,每逢考試後便急速失憶。雖然仍有少數學生修讀關於創造及媒體的科目,但內容始終流於表面技術,而且修讀藝術科目的學生逐年減少。當所謂的人才只懂背誦,藝術修養卻乏善足陳,空殼地發展文化及創意產業,大談發展創意產業何嘗不是國王的新衣?
在未來兩年任期內,董先生何不貫徹香港一向積極不干預的作風,留待市場自行調節,自己則慢慢細心觀賞市場的威力?
……………………………………………………
作者為獅子山學會傳訊小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