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年的罪案數字驚人,竟是自一九九五年來最高,全年共88,377宗,反映了自由行雖然為香港帶來了旅遊、購物、消費的收益。同時也增加了罪案的數字。例如盜竊案就大幅增加,其中最厲害的是「打荷包」案件,由二○○二年的八百多宗一下子升到一千六百多宗,升了一倍。幸好二○○四年整體數字顯著下降,「打荷包」雖然仍有一千六百多宗,但已可說是「止升回穩」,甚至有下跌的趨勢。去年大幅上升的店舖盜竊、車內盜竊和雜項盜竊都大降。照警務處處長的解釋,主要原因是警方宣傳得法,市民加強了警覺,很多時就防止了罪案發生。
每次警方公布罪案數字,大家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嚴重暴力罪案上,其實日常的罪案,才是對市民的生活影響最大。大家醒覺到扒手猖獗,愛在熱鬧的商場下手,那麼逛商場之際就減少了自由自在,變得緊張得多。同樣,店舖盜竊倍增,為免血本無歸,店員老闆就會格外對顧客嚴密監視,顧客當作賊辦,令人十分不愉快。又如「綁樹黨」,雖然極少發生,已能令人感到社會不再安全,居然有「翦徑強人」,行山或行郊野公園,也多了幾分提心吊膽。因此,我認為十分值得把更多精神放在防範和對付日常罪案上。
警方最重要的任務是令公眾感到安全。增加巡邏的警員,加強警民之間的溝通信任,為公眾提供更多資訊保護自己和財物的安全,都是好的方向,遠遠比因遊行示威、搜捕逾期居留的港人子女等事而發生警民衝突,有建設性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