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折讓大<br>上車落車:新世界值博率高

NAV折讓大
上車落車:新世界值博率高

去年10月杪到11月杪,是新世界發展(017)股價其中1段光輝日子,22個交易日內升幅達38%。兩個月下來,新世界由9.25元回落至7元邊緣,值博率又再升高。
■多年以來,新世界予人印象最深的是股價較NAV有頗大折讓,及債重。04年6月底,集團NAV544.05億元,每股帳面NAV15.74元,較03年6月底20.71元下跌24%,除了因為仍然虧損之外,亦因為配股及供股攤薄。新世界曾在03年11月以每股5元配售2.50億股,及去年2月以每股5.40元供9.80億股。實際NAV與表面的帳面NAV當然有分別。新世界擁有投資物業及酒店258億元與待售物業227億元,總共485億元,不用複雜計算某某大廈某某地盤呎價多少,不妨來1個假設,只假設平均升值20%,即已增值97億元,即每股實際NAV增2.81元,增至18.55元。假設增值10%(每股實際NAV17.15元),還是30%(每股實際NAV20元),悉隨尊便。現價7.35元,股價折讓60.4%,樓市若然看淡,較大折讓合理;樓市企穩或看升,則大折讓是1項吸引力。

1年目標價11.13元
■新世界在04年(6月年結)配股供股吸收66億元,及去年部份售樓現金回流後,04年6月底借貸淨額216億元,淨負債比率39.7%,已不算過度偏高。估計一兩年內,可降至30%,負面因素再減1項。即使稍稍偏高,亦可獲市場接受,理由是大股東鄭裕彤財雄(未必勢大),私人財富遠遠高於所佔新世界市值(持35.3%,佔90億元)。過去幾十年,金融危機間歇性出現,新世界絕少與「財政危機」字眼扯上關係,最多只是「負債比率過高」。
■04年(6月年結),新世界虧損9.76億元,受新世界信息(301)為電訊科技業務撥備43.92億元所拖累,不計特殊項目,去年經常盈利達15億元。05年,若再無特殊虧損,受惠於樓市復甦,預測盈利18億元,每股0.52元,預期PE14.1倍。新世界旗下公司仍有特殊虧損的可能性,但物業往年撥備部份回撥的可能性亦存在,可予抵銷,甚至抵銷有餘。
●港股史上第1次狂潮在73年初出現。新世界在72年秋上市,73年3月發行股數8至9億股,股價逾20元,市值近200億元,當年每幢有名商廈只值數億元,近200億元的市值當然不切實際。今日,經過逾30年的經營,透過多次集資、歷年保留不少盈利,商廈動輒每幢以十億元計,新世界市值仍然只是254億元,size過小。1年目標價11.13元,折合估計實際NAV18.55元的60%,以目標價計,公司市值385億元,與今日恒隆地產(101)的市值405億元相比,仍差5%。
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