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隨着本港經濟反彈及政府收益可觀,標普主權及公共融資評級董事周彬相信,截至3月底的今個財政年度,本港財政狀況很可能擺脫赤字局面,達致收支平衡,不過此情況能否維持,仍屬未知之數,若本港不擴闊稅基,庫房收入將很大程度一如過往倚賴賣地收益,高地價政策將無可避免損害香港的競爭力。
標普香港辦事處昨日成立10周年,標普董事總經理兼企業及政府評級主管顧國麟指出,短期來說,本港的信貸評級十分正面,但中期發展取決於政府能否保持穩定的財政收入,標普過去多次促請當局擴闊稅基,但特首在最近施政報告中,指任內不會實施銷售稅,他認為有關問題若不處理,下一次經濟周期重臨時,本港可能再面對財赤壓力。
被問及近期立法會因黨派爭拗導致流會,會否阻慢政府處理財政事宜?顧國麟承認,本港政治環境較10年前分化,將對政府的管治構成困難,政治爭拗亦令財政管理變得複雜,但這種情況世界任何地方都必定存在。
由於本港經濟已趨成熟,加上存在結構性失業問題,周彬預期,未來數年內經濟增長會保持4.5%至5%,展望未來,他認為本港需要注意中港經濟融合過程中的一些風險,例如企業管治問題,中產和低收入階層將繼續因低增值服務遷移內地而受影響。
對於今年本港樓市走勢,標普大中華區企業及政府評級董事總經理白培睿表示,從該公司與主要客戶的接觸,反映市場預期樓價將升10%至15%,由於供應減少及工資上升,他相信短期內樓價會溫和上升,一些地產商已開始補充土地儲備,至於長遠樓價,則視乎供應前景而定。
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昨日表示,今年經濟復甦步伐理想,多方面的收入都較預期為佳,他預期財赤會有改善,但強調儘管現時的200億官債及60億五隧一橋債券被列為非經營收入,但實際上是債務,故「唔可以話係有盈餘」,確實盈虧數字則要留待財政預算案公布。
唐英年指出,外滙基金去年第4季收益較預期為多,反映投資收入始終較為波動,因此政府「不要過份依賴非經常收入」。他又謂,未來會銳意穩定收入,以提供足夠資金應付福利、教育及醫療範疇等支出,但未有正面回應是否會開徵新稅項。他重申,政府會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有決心控制政府開支以達至收支平衡。
稅務學會會長李文輝表示,以政府公布去年4至11月的8個月綜合財政赤字僅30億元估計,再計入發債的負債260億元,本財政年度可望收支平衡。他解釋,由於去年12月底至今年3月乃收稅高峯期,故截至12月的9個月應可消除綜合赤字,加上1至3月的稅收,有機會填補260億元的負債。但他指出,下年度未必像本年度有較佳的賣地收入,故仍有需要擴闊稅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