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曆新年將至,不少善信都會在家中燒香還神或到廟宇拜神祈福。理工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燒香會釋出多種有害物質,包括可引發呼吸道疾病的一氧化碳及可吸入懸浮粒子,亦會令空氣中充斥可致癌的苯及甲醛。研究人員指不少香樣本釋出的致癌物質,均超出環境保護署室內空氣質素指標的良好級別標準。 記者:謝穎詩、雷子樂
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最近完成一項有關燒香釋放空氣污染物的研究,研究人員在市面隨機購買了十款市民普遍使用的香,包括一般祭祀使用的傳統香,其中兩款為聲稱釋出較少煙霧的環保香(即微煙香),亦有一些帶香薰氣味的香及教堂使用的香。
研究人員在一個設定了抽風量、溫度及濕度的實驗室內,量度香樣本燃燒後的空氣質素,結果顯示十款香燃燒時都釋放大量污染物,若參考本港環保署訂定的室內空氣質素指標的良好級別標準,七成香樣本釋出高於標準的一氧化碳;其中兩款香釋出的一氧化碳比美國環保局訂定的一般空氣質素更高,即每小時一氧化碳量逾百萬分之三十五,本港環保署標準的八小時平均值則是百萬分之八點七。
最令人關注的是十款香樣本燃燒時釋出大量致癌物,所有香樣本釋放的致癌物苯均超逾室內空氣質素指標,當中六款香亦釋出另一致癌物甲醛,其中一款香釋出甲醛量更比標準高兩倍。
調查亦量度了本港兩所廟宇釋放空氣污染物的情況,並以農曆初一、十五香火旺盛的日子和一般日子作比較,其中一所廟宇在香火鼎盛時,一氧化碳量輕微超標,但兩所廟宇的懸浮粒子非常多,其中一所在初一、十五的可吸入懸浮粒子量較標準多十一倍。但研究人員不願公開兩所廟宇的名字。
負責上述研究的理大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副教授李順誠指出,環保署的室內空氣質素指標以八小時平均值計算,燒一炷香最多不逾一小時,但數據值得參考,亦反映燒香對身體健康構成影響。他表示,令人意外的是,外形和傳統香無大分別的環保香,釋出的污染物和一般香相差無幾;而現時不少人喜歡在家居燃點帶香薰氣味的香,但這些香同樣會釋出有害物質。
他解釋稱,一般香都利用一支木條,塗上膠水貼上各種重金屬或化學物質,燃燒時這些化學物質便統統釋放出來。他表示,由於燒香的溫度不高,所以有害物質不會因火的熱力分解,反而釋放在空氣中。現時,不少市民根本不知道燒香可釋出大量有害物質,有關當局應該進行研究,把各項物質在包裝中列出來,讓市民選購時作參考。
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許樹昌表示,過去沒有任何燒香對人體影響的研究,但這些污染物都是已知對人體有害物質,例如苯及甲醛是已知的致癌物,長期吸入會對身體構成嚴重影響。一氧化碳可以引發氣管疾病,例如哮喘。至於心血管病患者身處含大量空氣污染物如一氧化碳的環境,其血液的帶氧能力減低,有機會出現心絞痛。
綠色力量執行總幹事文志森指出,市民可能只是一早一晚燒香,在廟宇工作的職工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他認為若廟宇做好通風措施,令空氣流通,問題可以大大改善。
堪輿學家麥玲玲表示,民間燒香拜神,點香時煙向上升有精進的意思,但她認為毋須太執着,一般禮佛只須叩拜或念經,佛家更稱念經為「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