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提出減免葡萄酒稅的數個方案,予市民討論,相信在今年度的預算案之中會有些跟進。已有不少酒商做了些工作,把現存的紅酒清貨,而短期之內亦不打算把葡萄酒完稅清關,待今年預算案公布之後才作決定。
香港的葡萄酒酒稅高達80%,是絕對不合理的高比例。如果香港要作為旅遊及購物中心,這個葡萄酒稅率一定不可以超越其他地區太多,因為市場是有效率的。
葡萄酒分兩個市場,一個為普通餐酒,另外一個為可供投資及收藏的靚酒(FineWine)。特別是靚酒,它的市場是國際性的,不局限於某個地區。
靚酒的價錢並不便宜,在經濟學上屬於奢侈品,亦即需求彈性是高的,降價之後,收入可以加大。如果稅款是按銷售額計算的話,政府稅收可能因減得加,而並非減少。
以同屬奢侈品的法國名牌手袋為例,因為香港並沒有入口稅,售價較鄰近地方便宜,所以成為不少旅客到香港旅遊的原因之一,目的就是購買這些名牌手袋。所慳的金錢,能補貼到港的部份旅費,旅客因而覺得到港旅遊是值得的。
作為亞洲旅遊之都,酒店的服務質素亦很重要,這包括服務是否物有所值。每間香港的星級酒店,通常擁有最少一間西餐廳,而餐廳的級數是否夠高,除了有沒有知名大廚坐鎮、食物質素是否優秀、環境氣氛是否良好之外,餐廳的酒單內有甚麼靚酒可供選擇,亦是十分重要。
對於西方人而言,飲食飲食,是先飲而後食。如果旅客在酒店吃餐,看到1瓶葡萄酒的價錢是家鄉的數倍,他對香港的印象分必然會因此而扣減。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