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第一才子薩菲爾半封筆

美第一才子薩菲爾半封筆

美國文壇愈來愈寂寞,第一才女蘇珊.桑塔(SusanSontag)上月逝世,第一才子薩菲爾今日在《紐約時報》發表最後一篇政治專欄後,又要結束在該報的三十一年筆耕。讀者想再睹這支美國第一健筆的風流文采,往後只能追看他在《紐約時報星期日雜誌》的《論語言》專欄。

薩菲爾(WilliamSafire)封半筆,最捨不得的可能是《紐約時報》社長蘇茲貝格。「《紐約時報》沒有薩菲爾,是不能想像的。」他在薩菲爾兩個月前宣布引退時說:「看他的專欄,已經是由美國到全球讀者每日的重要享受之一。你是否同意他不打緊,他的文章暢快,有見識,而且引人入勝。」
薩菲爾是個保守派,能在自由派傳媒重鎮《紐約時報》屹立三十一載,可算是奇迹。跑新聞出身的他,曾任尼克遜總統的宣傳大員和文膽,一九七三年獲邀入《紐約時報》專職寫專欄,編輯室內充滿敵意,那時的主筆奧克斯曾怒氣沖沖質問老闆,為甚麼找「尼克遜的宣傳員」到《紐約時報》。直到他一次救了墮進泳池的同事女兒,保守派和自由派那份不兩立的敵意才消解。

常捅出新聞獲普立茲獎
當然還有薩菲爾的才幹和腦筋──他一九五九年隨仍任副總統的尼克遜訪問蘇聯,那時正值美商在莫斯科辦美國家庭用品展覽,他設法讓尼克遜和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站在廚具前辯論,史稱「廚房辯論」。曾撰寫專著論《紐約時報》的蒂夫特,形容薩菲爾早走進專欄作家的「不朽殿堂」,特點是「不時捅出新聞和難以預測」。
能捅出新聞,是因為他不甘閉門月旦時事,積極利用本身人脈挖新聞。代表作是一系列披露卡特時代白宮預算主任蘭斯涉公私帳目不分的專欄,七八年贏得普立茲獎。
難以預測,是因為他保守,但理性,絕不盲目。他最愛抨擊民主黨總統克林頓夫婦,但喬治布殊政府在九一一恐怖襲擊後限制民權,他同樣筆下不留情,大加批評。

勉傳媒走出「消沉的泥沼」
月旦世局,薩菲爾還靠一枝精煉健筆。他精研語言,大膽用字,使他的文章更加可讀。不過,他自言已七十五歲,所以要封筆了。薩菲爾的政治專欄告別作寫甚麼,要今日看過才知道。上周發表的兩篇,一篇勉勵傳媒同業走出「消沉的泥沼」,不要害怕網族誌興起和壓力;另一篇讚賞喬治布殊談自由與暴政的連任演說「思想格局大,有歷史感」。兩篇專欄,大概已將臨別贈言道出一半。
美國《紐約時報》/《編輯與出版人》雜誌/Salon.com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