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在東京上野の森美術館「大兵馬俑展」,見識掌心大,青銅製的一級文物「虎符」,漂亮有型。可惜買不到複製品。後來讀者C告知,他有一個,購自西安。那麼日後有機會到兵馬俑坑博物館原址再找吧。
作為信物的「虎符」,黑底金字,銘文曰:「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雖毋會符,行也。」「符」,在古時本是刻在竹子上,剖開雙方各持一半,後來「合以為信」的憑證。
「符合」一詞出於此。
「虎符」是軍中印信,君一半,將一半。為甚麼用虎而不用其他?龍是天子專利當然諱用。馬太普遍且不夠威猛。軍方一向以虎為象徵,得力的「虎將」,邁着「虎步」,危險的地方是「虎穴」、「虎口」,軍營稱「虎帳」。有野心圖謀的目光是「虎視眈眈」。
但虎再猛,是第二把交椅,頭上永遠有龍鎮壓,水大邁不過鴨子,功高不能震主。據說身後還有教唆食人的鬼物,喚「倀」,「為虎作倀」便是形容這助惡之幕後黑手||虎也有虎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