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藥可以固本培元、無病補身的概念,已在不少中國人心中植根,有人更加混合中、西藥一同服用,務求補足被視為治標不治本的西藥。有醫生警告,即使是「人參」、「銀杏」及「甘草」等沿用良久的中藥,也不適宜與部份西藥同時服用,否則會因藥性相反而互相抵銷療效,或因令藥性大增而產生不良效果,嚴重可導致死亡。 記者:陳倩雯
香港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系研究助理教授梁栢行表示,中藥分為中藥材及中成藥,種類繁多,單是服用中藥的安全性已需注意。中藥材的品種、產地、劑量及煎藥方法等,均可影響中藥的療效,其中涼茶舖出售的「廿四味」或「廿八味」就因配方不明而難以確保療效。劣質中成藥則或含有農藥及重金屬,又未有通過臨床測試,故安全性成疑。當中、西藥同時服用,市民更要加倍小心。
梁栢行指出,部份中、西藥的藥性會互相影響或抵銷,例如有清熱作用的「石膏」及可定驚的「珍珠」均含有豐富鈣質,一旦與西藥抗生素「四環素」同時服用,鈣質會令腸道無法吸收四環素。市面上不少含有「番瀉葉」或「瀉鼠李」等成份的減肥茶,則會加速腸道蠕動,減少藥物留在腸道及被吸收的時間,因此不宜與一般西藥同時服用,否則會令西藥失去療效。
梁栢行又舉例說,大補元氣的「人參」及潤肺的「銀杏」因有抑制血小板功能,故不能與抗凝血藥、「亞士匹靈」及非類固醇消炎藥同服,否則增加出血危險。糖尿病人也不可服用「人參」,否則結合糖尿藥同服即會導致血糖過低,導致暈眩。用於調和藥性的「甘草」也因會增加鉀的流失,而不能與心臟病藥「地高辛」及利尿藥同時服用,否則可致心律不正及引致低血鉀症。
用以治療傷風感冒的「麻黃」就因含有麻黃素,令血管收縮及血壓升高,而不能與降血壓藥及治療心絞痛藥同服,否則降低兩藥成效,嚴重可致命。麻黃也不可與部份抗抑鬱藥同服,否則麻黃將無法在體內分解,最終令血壓升高及心跳加速。美國就曾發生逾一百五十宗與服用麻黃食品補充劑有關的死亡個案;本港衞生署亦有提醒市民勿長期服用麻黃。
梁栢行呼籲,市民應避免同時服用中、西藥;即使服用也要最少相隔四十八小時,令殘留在體內的中、西藥有足夠時間排出體外;最好先諮詢中、西醫或藥劑師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