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買到一本《就愛周星馳》,印着是汕頭大學出版社出版,書中輯錄了很多周星馳電影的劇照,照計要向逐間電影公司拿劇照版權是個missionimpossible。
國內的大學生喜歡周星馳的程度是要他去大學講學,學者們又會拿卡夫卡和存在主義跟他同日而言,我作為《喜劇之王》的編劇和中大副修哲學學生,總覺得用存在主義去分析商業電影是一種超乎的熱情,但正正因此而成為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也許喜歡周星馳的知識分子就只能用學術成份較重的名詞來表達他們對周星馳的敬愛。
其實藝術就像沙律吧,材料都展示出來,由你自己的喜好和理解去砌一盤對你有意思的沙律吧!你吃得開心,消化良好,自然就有營養價值。
常聽到人們說愛周星馳的程度可以把他電影中的所有對白熟念,但這又如何?還是未捉正用神,周星馳最具啟發性的是他那「永遠向前」的精神;富有的明星,身嬌肉貴,很少具有他的拼搏精神,這正正是觀眾不介意他頭上白髮的原因。那些只懂念「一萬年」對白的粉絲,未免愛得太膚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