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澳門一趟,是準備在二○○五年二月一日開的蘇美璐暨樂山夫畫展。
這次帶去的是由《壹週刊》交來的插圖。從蘇格蘭小島寄來的另外一批,經過幾星期還沒到,有點擔心。
抵達紅磚街市隔鄰的「龍華茶樓」,何老闆在二樓看到我,即刻下來幫手拿行李,他指着店舖樓下的那兩個木箱:「這是你從香港寄到的,我等着你來才拆開。」
都是上次畫展剩下的,加上新的畫,一共有兩百幅。
把帶來的畫打開,何老闆看了驚嘆:「和在雜誌上登的完全不同,沒有想到原畫的顏色是那麼地鮮豔!」
周圍茶客擁上觀看,已有些人搶着要訂購。
與何老闆研究怎麼裱裝,最後決定用最簡單樸實的框,酸枝式,像古字畫的那一種來襯,錯不了。
「夠時間嗎?」我問。
「日夜趕工也要趕出來。」他有信心。
打個電話給蘇美璐的父親,蘇先生說:「蘇格蘭那批畫剛好寄到,我現在就拿過來。」
「夠不夠地方掛?」我問何老闆。
「絕對行,從樓梯的牆壁擺起,一直排上二樓。」他說。
這時海報和邀請卡從贊助商Newton&Winsor和致生洋行同時送到茶樓,真巧,一切準備就緒,我可以放心回香港了。
何老闆說:「我會招待一批學生來參觀,讓他們一面看畫一面吃叉燒包,最好能請蘇小姐在現場示範一下,以提高他們對繪畫的興趣。」
我說:「我會和她商量。蘇美璐說過,將一張白紙手繪成一幅藝術品,是電腦做不到的,這也是她最想告訴年輕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