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北區藝墟」昨日在新界粉嶺聯和墟舊街市舉行,大會指入場人數超過兩萬五千人,但負責籌辦該活動的區議員指稱,他們原擬舉辦小型花墟,但因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留難,要求主辦團體繳交市值租金,並禁止活動有任何商業性質,結果改辦只有展覽、表演和攤位遊戲的藝墟,扼殺了本土經濟及就業機會。
身兼北區藝墟籌委會召集人的北區區議員余智成昨於北區藝墟開幕禮後指出,區內民間團體在區議會及區內商會支持下,去年十二月成功向地政總署申請在粉嶺聯和墟一幅丟空官地開設類似黃大仙「騰龍墟」的小型花墟活動,賣花和年宵用品,預計可創造三百個就業機會。
他續指,至今年申請卻遭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留難,當局要求主辦團體繳交每月九萬元的市值租金及二十七萬元的按金,並規限活動不可有任何商業活動,令原定開設的「北區小型花墟」被迫改為「北區藝墟」。
他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多次拒絕與主辦團體商談問題,其下屬也拒絕就團體的查詢作任何明確回覆,令主辦團體無奈屈服。他批評,該局此舉令活動損失近一千萬元經濟收益及喪失了三百個就業機會,扼殺本土經濟發展。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昨回應時強調,沒有參與有關決定。據了解,有關規限是由地政署方面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