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今次答應武裝分子要求,禁止中國公民赴伊才成功爭取人質獲釋,即使中國政府明令不准國民赴伊,但相信仍有很多人為了錢,透過蛇頭偷渡前往,北京要禁也未必禁得了。
就像今次被擄人質的家鄉福建省平潭縣,連小學生也嚷着要去外國賺錢。原因很簡單,當地以漁業為主,但近年魚穫減少和人口愈多的情況下,村民都閑得慌。內陸居民年均收入更僅得一、兩千元人民幣,自然掀起出國「淘金」熱。
以流水鎮的湖頭村為例,總人口二千五百多人,但超過五分一人出了國。村裏很難看見青壯年,只有老人和小孩。知情人士說:「幾乎每家都有人外出打工。」不過出國未必一定賺錢。在平潭民間流傳的數字說,出國的人只有約三成賺錢,兩成扯平,剩下的五成都是「倒貼」。
他們出國的途徑也通常是選一些所謂「黑中介」,即小蛇頭,貪他們有背景,背後的關係網絡龐大,「手續辦得快,收費也相對便宜」。反而合法安排國人出國打工的勞務公司都不夠人蛇集團爭而倒閉,現在平潭已沒有正規勞務公司。
「到伊拉克打工」的招工廣告,是在前年開始出現在平潭的大街小巷,當時伊拉克局勢不穩定,進出比較方便,費用也相對便宜,只需約三萬元。
伊拉克駐華大使館一名不願透露身份的官員便慨歎說:「其實自伊拉克戰爭以來,我們都不主張中國人去伊拉克打工,可是他們還是偷偷摸摸地去。」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中東問題專家王鎖勞說,內地發展輸出勞工才剛起步,對非法出國打擊不夠,國內仍存在很多出國渠道,國人私自出國打工是很難避免。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