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到翻為滇海囚 - 陶傑

重到翻為滇海囚 - 陶傑

中國領袖趙紫陽昏迷逝世前一天的遺照曝光。趙紫陽一頭銀髮,形容憔悴,穿一套藍間條睡衣呆坐醫院病床,面前幾乎空無一物,只有一個藥丸包。
在生命的夕陽時刻,趙紫陽在想甚麼?為這張百感交集的照片,誰可以為趙紫陽的內心世界題一句話?老人家最後一刻的內心,是永遠沒有人知道了,但這張遺照,有一首詩,倒是天造地設頗為契合:
「七十餘生已白頭,明明律例許歸休。歸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為滇海囚。遷謫本非明主意,網羅巧中細人謀。故園先隴癡兒女,泉下傷心也淚流。」
作者楊慎,是明朝正德年的大臣。後來嘉靖繼位,太監小人作亂,皇帝昏庸,楊慎上諫,得罪了嘉靖,被皇帝下令廷杖兩次,幾乎活活打死。醒過來之後,保住一條命,被放逐到雲南,死在當地。

楊慎是四川人。「歸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為滇海囚」,意思就是:本來我想為朝廷做事一直到退休,然後回四川家鄉終老的,哪知道卻困陷在雲南,成為一個軟禁的囚徒。「遷謫本非明主意,網羅巧中細人謀」,意思是:把我放逐軟禁,應該不是嘉靖皇帝的意思,皇帝那麼英明,怎會心胸如此狹小,只不過是我倒楣,誤為小人奸徒陷害而已。楊慎的兒子比他早死,「故園先隴癡兒女,泉下傷心也淚流」:使命沒有完成,到泉下與兒子相見,也很傷心的啊。
楊慎明明被嘉靖所害,還是不願怪皇帝,只怪天子身邊的小人。把趙紫陽害成這樣子,罪魁禍首是鄧小平。但許多蟻民還是相信:在甚麼「四二六社論」之後,中國總理李鵬與北京市長陳希同向鄧小平講趙紫陽的壞話。「七十餘生已白頭,明明律例許歸休」,中共的「組織紀律」,沒有一條可以改變推翻總書記,但律例是律例,皇帝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楊慎後來果然得到「平反」。大半個世紀後,到了明代倒數第二個皇帝天啟登基,覺得朱家皇朝,對這位忠臣太涼薄了,「追謚」為「文憲公」。
趙紫陽當然「有功有過」,他最大的過,是加入了一個他不該加入的「黨」。以趙某榮獲佛利民賞識的經濟學天才,如果他懂得投胎,生在美國,做不了格林斯潘,也做得史丹福經濟學教授。趙紫陽晚年的痛苦,從佛家的因果來看,是救贖前半生的罪孽吧,為他流淚的人,切記要看得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