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民工工資偏低 12年加薪68元

廣東民工工資偏低 12年加薪68元

一項調查顯示,在去年開始鬧「民工荒」的珠江三角洲地區,農民工的工資增長緩慢,在過去十二年來只增加六十八元。雖然廣東省生產總值(GDP)中,外地民工的貢獻佔四分一,但他們的平均工資僅及全省工人人均收入的五成半。顯然,他們被剝削的情況非常嚴重。而且因為工作流動性大,只有不到六成人購買社會保險,很多人無法得到社會「安全網」的保障。

廣東省總工會本周三公布有關在粵民工的調查報告指出,雖然有八成二的外地民工對自己的工人身份表示認同,但他們面臨長期收入低、勞工合同存在「霸王條款」、以及社會保障狀況差三大問題。所謂「霸王條款」,意即資方單方面擬定合同內容,令工人得不到足夠保障。
目前廣東一千一百六十萬民工中,逾三分二只有初中或以下學歷,大多從事體力勞動,工作辛苦、骯髒、危險。

工資低近半 每月920元
調查顯示,六成五的民工換過工作,其中換過兩次以上的佔五成。他們的每月平均工資為九百二十元,僅及全省職工一千六百七十五元的五成半。按規定,最低工資標準應為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四成至六成,但珠三角許多城市只得兩成至三成。

老闆擬合同 工人沒保障
調查又顯示,受訪的七成二外來工和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但另有兩成一人的勞動合同條款,基本上或完全是由老闆單方面定的,一成五人根本沒有拿到勞動合同。在社會保障方面,僅有五成至六成的外來工有購買社保,不少人因為參保後得不到與當地居民同等的保障待遇,因而中途退保。民工因為轉工,被迫要不斷參保、退保,導致始終無法滿足累計繳費十五年的條件,無法享受養老保險的待遇。
《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