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的訊息看來,中共最高層就趙紫陽後事的安排、社會形勢的評估等相關問題,前天下午應開了一次會,初步決定進一步放開對悼念趙紫陽活動的限制,媒體也可作有限報道,或讓退休幹部自行參加有關的活動,甚至不排除最高領導層也會派代表出席告別式。與之前極度低調相比,這個變化無疑是很大的,也是一種進步,但距離趙紫陽應得到的榮譽和肯定,還遠得很。
對胡錦濤、溫家寶、曾慶紅等中共高層來說,如何恰到好處地處理趙的後事,確非易事,既要照顧黨內不同勢力的意見,又要壓制社會作出過度反應,更要顧及國際形象。因此,中共早已擬定全套劇本,對追悼活動的限制是嚴是鬆,端視社會局勢、內部壓力和外界反應,綜合評估後再作相應決定。而放開悼念限制,就是這種評估的結果。
從中共允許更多有關趙紫陽的報道,可看出中共當局的信心已大大增加,不那麼擔心趙的死訊會觸發大規模社會運動,即使出現悼趙活動,規模也不會很大,他們也有信心可以迅速加以控制。若沒有突發性變化,內地媒體應逐步增加有關趙紫陽逝世的報道。
另方面,國際媒體、外國政要、學者專家,無一例外地都給予趙紫陽極高評價,甚至比鄧小平還高。而且,國際媒體在推崇趙紫陽之餘,也紛紛指摘北京限制民間追悼活動、迫害及毆打異見人士,甚至乘機要求中共當局推行政治改革。如何適度的回應這些批評,在全球化步伐速度驚人的今天,也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對中共決策影響最大的還是內部因素。由於趙紫陽在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勞苦功高,不但是中國農村改革的先鋒,他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今天仍是各項改革政策的基礎,而他當年一些前瞻性措施,過去十多年不也陸續被當權派採用了嗎?他的主張是對是錯,他的貢獻是多是少,已經一目了然。這些都是黨內開明力量要求為趙紫陽舉行公開追悼會的有力理據。
另方面,黨內保守派的影響力近年已大不如前,除了「六四」,他們實在找不出甚麼論據否定趙紫陽,只能訴諸情感,諸如太高調的追悼活動讓人以為北京將要平反「六四」等。他們與趙又沒有不共戴天之仇,而趙都死了,為何不多釋出一點善意呢?因此,中央稍稍放寬悼趙活動,應不會遭到非常激烈的反對。
趙紫陽早晚會獲平反,他的功績,特別是對現代政治制度的執着追求、反對向手無寸鐵國民開槍的道德勇氣,將永刻在歷史的判詞上;而那些下令屠殺自己同胞,以及他們的幫兇,早晚要被送上歷史的審判台,像秦檜那樣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中共高層當然會預見這樣的結局,也希望撇清與「六四」鎮壓的關係,只要形勢容許,現在寬待趙紫陽,對他們有百利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呢?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