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稅駕苦不早

紫陽稅駕苦不早

古德明

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八十五歲去世,中共以外,舉世對他讚譽備至,為的是十五年前他冒着北京早寒跑到天安門廣場對絕食學生說:「我們來晚了,對不起,同學們。你們還年輕,應該健康的生活;我們老了,無所謂了。」他因此被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軟禁至死。
唐朝高宗年間,眉州有百姓群聚作亂,屢敗官兵,朝廷拜徐敬業為刺史,負責征討。徐敬業遣去手下兵將,帶一兩個佐吏逕赴敵營,對亂民說:「國家知君等為貪吏所苦,非有他惡。可悉歸田里,後去者為賊。」亂民見他答應懲處貪官,感德而散,一時傳為佳話(《隋唐嘉話》卷下)。
趙紫陽一九八九年帶一兩個佐吏逕赴天安門廣場,探望的不是公然執戈作亂的百姓,而是和平示威反貪污的學生;他甚至沒有像徐敬業那樣,把責任歸於官方。但對中共來說,這已是「支持動亂」和「分裂黨」的罪行。徐、趙遭遇判若雲泥,就是因為舊中國朝廷務求化干戈為玉帛,以德治民;新中國政府則化和平示威為百姓血海,實行以恐怖治國。
對趙紫陽,蓋棺其實也難有定論。「倡民主堅守良知,兒女為你驕傲」是他女兒的悼亡詞,但歷史應該記得,一九八七年初,趙紫陽趁全國學生運動風起雲湧,在鄧小平「不能聽任資產階級自由氾濫」指示下,扳倒了表現較為民主的胡耀邦,取代了胡耀邦的中共總書記職位。歷史也應該記得,他掌權期間,兒子趙大軍、趙二軍都拜賜得意商場,事見民謠:「鄧小平兒子搞募款,趙紫陽兒子倒(倒賣)彩電。」

當然,海內外現在推崇趙紫陽,不是沒有原因的。死者已矣,善頌善禱是人之常情,何況其他中共領袖從來沒有向國民說過一句這樣有人性的話:「對不起。」
「對不起」三個字,鄧小平等中共元老固然視為趙紫陽奪權的手段,民運人士則視為支持民主的聲音。我希望民運人士說對了,但趙紫陽假如得以繼續執政,會不會像今天的溫家寶那樣力保一黨專政,我實在不敢遽下結論。當年溫家寶是陪着趙紫陽上天安門探望學生的。
趙紫陽辭世後,他女兒說,「他終於自由了」。這使我想起秦朝丞相李斯的故事。
李斯少從儒家荀卿學六藝,卻以為「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西入狂秦求富貴,得為丞相,阿附權臣趙高,坑害太子扶蘇、名將蒙恬等等,最後天下起兵抗秦,「斯乃欲諫爭(李斯這才直言進諫)」,結果獲罪,判腰斬咸陽市,死前對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我想再和你牽着黃狗),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史記.李斯列傳》)趙紫陽棄世前,應該也興起同樣的感慨。
李斯是投秦,趙紫陽是投共,難怪古人說良禽相木而棲,也難怪李白說:「李斯稅駕(棄官)苦不早。」
……………………………………………………
作者專研中、英語文,文章隔星期六刊出